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载体,融观赏、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19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多元化休假制度日渐成熟以及旅游者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我国旅游市场正经历着结构性升级。传统的观光旅游业逐渐丧失其市场垄断地位,代表现代旅游业价值取向的乡村旅游成为旅游市场新的热点之一。从市场需求来看,回归田园是现代人“身心调节”的重要途径,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不仅包括都市人对田园风光和乡村宁静生活的“回归需求”,知青旧地重游的“怀旧需要”,也包括现代青年对农事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求知需要”。根据访谈调研结果显示,悠闲的、反映民俗风情和农家生活的模式是相对受市场欢迎且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模式。
金山区廊下镇乡村旅游在上海市具有比较显著的优势。位于金山廊下镇的农村新天地、中华村农家乐及枫泾镇的金山农民画村都列入了全市16个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如今,中华村的118幢农舍中,已经有19户改为农家乐旅店。中国农民画村和廊下生态园被评为AAA级旅游景区。总体来讲,金山区廊下镇现有旅游资源丰富、综合性强,包括农家乐体验、现代农业科普、旅游节庆、生态度假等多种类型,已成为上海南部特色鲜明、具有品牌效益的乡村旅游项目集聚区,在众多农业旅游产品中竞争力较强。然而,以生态旅游、现代农业项目以及农家乐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也面临着景点各自为政、对游客吸引力难以维持等问题。
图11-20 廊下郊野公园功能布局图
资料来源: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价中心.金山区廊下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文本[R].2013.
图11-21 廊下农田景观示意图(www.zuozong.com)
资料来源: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价中心.金山区廊下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文本[R].2013.
金山区廊下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区内农户在搬迁过程中,在山塘村、向化村等村保留了50户农居,拟以廊下郊野公园的农村新天地、生态园、学农基地、山塘民俗村等为载体,打造具有廊下民俗特色的,集休闲、度假、旅游于一体的上海一流的乡村旅游休闲基地。在廊下郊野公园规划建设过程中,注重以现有农场为基础,增加其休闲体验功能,同时通过游线设计将分散的农场串联起来,形成具备多样化特点的、以农为特色的休闲体验产品,初步形成集聚效应。当前,游客在廊下可以品农家菜,住农家屋,体验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已建成的农村新天地,不仅可用于餐饮住宿,还可观景感受现代农业。反季节桃园、出口花卉基地、灵芝培植基地和现代化种子种苗基地,将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融为一体,让游客亲身感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上半年,廊下郊野公园共接待游客56.18万人次,增收约1 022.18万元,解决当地350余人的就业问题。
农家乐和特色民宿的共同特点是共用乡村的环境,还能带动邻村居民的就业。在五一、十一等旅游旺季,一户农家乐请周边五六个劳动力一起来帮忙是常见的现象。同时非常巧妙地将本土的一些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生活方式等与乡村的主题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廊下的品牌效应,提升了乡村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廊下的百年老校、土布衣服、当地方言、莲湘文化、白墙黛瓦观音兜的老式建筑等,在现今喧嚣的城市发展中显得弥足珍贵,都是吸引都市游客消费体验的特色产品。借助“乡村”品牌的营销放大效应,实现了村庄在尺度上的跃迁和能级上的提升,借此能够吸收更多的外部资源,进而实现对村庄内部的整合,助力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