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检测一种英语阅读模式的效果,我们不仅要看学生阅读考试的分数,而且还要检测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实验结束时,笔者采用阅读成绩统计、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次实验的结果进行了认真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其一,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历次阅读检测进行仔细地分析;其二,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体现的阅读兴趣,所采用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与他人进行协作探究学习等综合素质进行量化及评定,以便回答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CALL模式下学习成绩分析
(一)成绩数据整理
1.数据采集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三次测试基本得以顺利进行,本次实验利用SPSS软件求定了每次测试成绩的标准方差及平均分。
实验组的三次测试结果数据表5-4和表5-5所示。
表5-4 实验组第一次测试成绩
表5-5 实验组第二次测试成绩
对照组的三次测试结果数据表5-6和表5-7所示。
表5-6 对照组第一次测试成绩
表5-7 对照组第二次测试成绩
表5-8 对照组第三次测试成绩
2.数据检验
教学实验“限于人力、物力与时间,通常都采用抽取一定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就存在样本的特征数量能否反映总体特征的问题,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样本的数量标志的参数是否存在差异的问题,这就必须对样本量数进行定量分析与推断。在教育统计学中称为统计检验”。
根据统计检验基本原理,对以上采集的数据进行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T检验法是用于样本容量大于30的两平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检验方法。通过计算两个平均数之间差的T分数来与规定的理论T值相比较,看是否大于规定的理论T值,从而判定两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本章节中样本的数量大于30,因此采用“T检验”的方法。经计算后,检验结果如表5-9:
表5-9 检验结果数据陈列
由表5-9可以看出,在进行第一次初始测试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相当。在进行第二次中期测试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实验组的平均分高出对照组9.29分,说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后,实验组的英语阅读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即CALL模式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在进行第三次最终测试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继续加大,这说明在CALL模式下学生积极性越来越高,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而对照组的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习成绩提高幅度较小甚至个别学生成绩出现下滑。
(二)成绩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分情况如表5-10所示。
表5-10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分
(1)实验组的三次测试从成绩49.43到64.00再到73.86逐渐上升,证明本章节基于CALL模式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在短短一个学期的实验中学生平均分可以从49.43提高到73.86,提高了24.43分,证明学生已经完全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并且能够从中获益。
(2)结合上文所做的实验数据的检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起点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相当,甚至对照组在第一次测试的成绩比实验组略高0.43,那么经过半个学期的区别教学后,第二次测试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章节分析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后,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有了提高,较之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CALL模式教学效率高,效果好。在第三次测试即期末测试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越拉越大,可以看出对照组的学生阅读能力基本没有提高,甚至某些学生成绩出现下滑,从侧面看出学生学习没有兴趣,积极性不高。
(3)实验组第二次成绩比第一次提高14.57,第三次比第二次提高9.86,从实验后半阶段情况来看,成绩上升趋于缓慢,这其中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但是就目前对试验所掌握的情况来看,这样的情况也符合往年学生学习的情况,即在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初始,由于兴趣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成绩出现了明显的提高;而在经历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于是成绩的提高便不像刚开始时那么明显。
二、CALL模式下的学习兴趣(interest)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CALL模式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影响,本章节采用莱特式五点量表对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和实验后进行问卷调查,学习兴趣调查卷共10道题,每题分五级,分别以1-5分计数,然后将调查成绩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学习兴趣有何种变化。
经检验后,分析结果如表5-11所示。
表5-11 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学习兴趣对比
通过SPSS软件分析,表5-11表明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和实验后学习兴趣存在明显差异,即经过一个学期的CALL模式的教学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明显增加,学习积极性提高。
三、CALL模式下的学习态度(attitude)分析
对于学习态度的分析,本章节采用与兴趣相同的莱特式五点量表对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和实验后进行问卷调查。学习态度调查卷共10道题,每题分五级,分别以1-5分计数。问卷调查的操作与调查学习兴趣的方法相同,经过SPSS分析后,结果如表5-12所示。
表5-12 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学习态度对比
由配对的检验得出表5-12,T值为-4.613,超出了[-2.101,2.101],并且Sig(2-tailed)〈0.01,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和实验后学习态度有明显变化。对照表5-12,数据表明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学习态度的变化,即CALL模式对学习兴趣的影响要大于对学习态度的影响。当然,学习态度的变化也是比较明显的,例如,问卷中的第8和第9两题,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后选择出现较大差异,即由一开始对CALL模式半信半疑到充满信心。
四、CALL模式下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分析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在现阶段的研究中,经常使用这个因素来衡量某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本章节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自我效能感的问卷调查,目的就是力求从情感因素来全面分析CALL模式的影响力。
问卷调查结果经SPSS软件分析后,结果如表5-13所示。
表5-13 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自我效能感对比
表5-13中数据表明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和实验后自我效能感没有明显变化,即在一个学期的CALL模式下学生学习英语没有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可见成就感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www.zuozong.com)
五、兴趣、态度、自我效能感与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在上文对兴趣、态度和自我效能感的深入分析后,为了进一步探究三者对英语阅读成绩的影响度,本章节以成绩为因变量,以兴趣、态度和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习兴趣、态度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面影响,其中兴趣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最大(Beta=0.372),态度的影响次之(Beta=0.196),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小(Beta=0.010)。
(1)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三次测试成绩的整理和分析,证明了本章节“基于CALL模式的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应用有助于学生英语阅读水平(成绩)的提高;
(2)对实验组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学习兴趣、态度和自我效能感的调查问卷效果分析,表明了在CALL模式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幅度提高,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态度,但是短时间内自我效能感变化不明显,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引起了英语教学工作者继续对该教学模式研究的兴趣。
为了使本次研究更全面、更深入,需要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在众多因素中,把真正有意义的因素找出来,因此笔者将影响学习成绩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进行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最终证明在本章节实验的诸多情感因素中学习兴趣对成绩影响最大,而兴趣在CALL模式下提升幅度最大,进而表明CALL模式对于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有显著作用。
六、总结与展望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计算机辅助英语阅读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领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也势必成为一种趋势和新的研究课题。在本章节中笔者通过研究CALL模式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旨在检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环境对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阅读兴趣、态度和自我效能感有何影响。为了验证基于CALL模式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可行性,笔者在所任教班级进行了长达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并得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证明了该教学模式适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某些不足,因此,该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通过数据分析,笔者发现兴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将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习热情
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国家把英语科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的原因,明确英语的重要性和学好英语的必要性。“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互联网的广泛利用,英语成为各种场合的主要工作语言,也成为国际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国际上85%以上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或宣读的,各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也以英语为主”。教师也可以结合时事宣传英语的重要性,如中国加入WTO、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广州准备申办亚运会、教育部公布并将实施英语新课程标准、北京警察和出租汽车司机必须要拿英语合格证、广州从明年起引进人才要提高对英语的要求等等。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主题任务,要求在课外去通过阅读书刊、采访、上网等方式搜集资料,写成一篇议论文,然后到课堂上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
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图文并茂,能反映时代生活,内容新颖有趣的教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 J.S.)就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所学材料的趣味性”(冯克诚)。
(2)内容的深浅要适度。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会使学生丧失兴趣,要让不同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相应的果子。
(3)通过引人入胜的导入,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4)将幽默故事、个人经历、趣闻轶事融入课堂之中。
(5)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
(6)经常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
(7)对有些枯燥的内容,也要通过采用适当的教具或身势语,或者编些顺口溜等将其趣味化。
(8)联系时代和生活实际进行恰当地扩展或延伸课本内容。
(9)讲解语言知识的例句也要与学生的生活、时事热点、课堂现场相联系。(10)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2.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和真实的交际场面,有助于创造英语环境,使学生直接用外语思维,并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器官都可参加活动,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吸引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运用英语,在大量的运用中学会英语,在运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常见的课外活动有:英语电影、英语歌曲、英语晚会、英语演讲比赛、阅读比赛、英语故事会、英语短剧、小品表演、英语角、英语节、交英语笔友、收集和辨认日用品上的英语等,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以新颖性为前提,贴近生活让英语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本章节通过教学实验的方式对CALL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实验结果所揭示的现象,唤起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对CALL模式教学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态度。毕竟本章节中所进行的实验覆盖面较小,只是涉及英语教学中很小的一部分,笔者在后期总结中对教学设计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做了归纳,如下:
问题一: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片面追求热闹。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技术进行活动,丰富课堂内容,但是具体操作起来时间控制不好,造成课堂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教学效率不高。
解决对策:今后教学中,把活动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要以教学目的为目标,设计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活动,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
问题二:学生主体性过于绝对化,忽视教师应有的作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全权控制为新型教学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回归。然而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很好把握,就很容易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
解决对策:强化任务型教学,在备课时将整单元的课程用完整的任务串联起来,并做好相应的考核,学生便不会随意浏览网页,学习效率就随之提高了。
问题三:教师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制作课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了他们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的艺术上下功夫。
解决对策:合理引进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教育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并给予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支持,减轻授课教师的负担。
问题四:在CALL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需要提高。有的学生过分依赖网络技术而忽视应有的课堂笔记和思辨,其结果常常是课堂热闹甚佳,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学生有些知识并没有落实到位。
解决对策: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做好指导员的工作,在教学中汲取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引导学生做好重难点笔记。
问题五:教学班人数较多,没有达到CALL模式要求的师生和生生交流效果。虽然目前的教学班人数较之过去人数有了一定的减少,但是对于CALL模式来说人数还是较多,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中,课堂管理难度较大,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没有最大限度地得到提高。
解决对策:今后应尽量将英语课教学改成40人左右的小班授课,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而且还可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英语教学与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人们一直以来关注的领域。对于CALL模式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学者从更多的层面和更多的方向进行探讨,新模式要汲取传统模式的精华,充分调动大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技术仅只能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在当今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如何充分地发挥它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最佳效能,还有待于我们每个外语教师积极的探索,以便尽快地使这种新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得到完善,从而逐步提高我们英语阅读的教学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