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郊区工业用地管理政策探索调整时期(2001—2007年)

郊区工业用地管理政策探索调整时期(2001—2007年)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0年以前,上海郊区工业由原市农村工作党委、市农委和市郊县工业局为主进行管理。市郊县工业局也于2000年撤销。是年,上海再次重申“三集中”战略,明确郊区的工业发展向园区集中的规划导向。2005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十一五”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开始探索规范工业用地自行开发这一现象的合理路径。是年5月,上海市工业区工作会议提出“二次开发”概念。工业用地是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主要载体。

郊区工业用地管理政策探索调整时期(2001—2007年)

2000年以前,上海郊区工业由原市农村工作党委、市农委和市郊县工业局为主进行管理。2001年后,根据市政府机构改革要求,乡镇企业归口市经委统一管理。市郊县工业局也于2000年撤销。至2001年,全市乡镇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原镇村集体企业大部分转制为民营。

2003年以后,国家频频出台工业用地特别是开发区用地的相关调控政策,极力遏制工业用地的粗放扩张。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全市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强调转变增长方式,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发展六大支柱产业,消灭“村村冒烟”,限制镇域工业,反对村级招商引资。全市对镇村工业的监管力度大大加强,但对农村工业个性化管理指导也大大削弱。

2004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是年,上海再次重申“三集中”战略,明确郊区的工业发展向园区集中的规划导向。在“三集中”方针的指导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的推动下,郊区的乡镇工业布局正在由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向集中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郊区乡镇建立了大量的工业开发园区,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达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优化产业布局的目的。(www.zuozong.com)

2005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十一五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开始探索规范工业用地自行开发这一现象的合理路径。

2006年,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上海的工业发展进入了重要转折点,工业用地面积增速开始大幅减缓。是年5月,上海市工业区工作会议提出“二次开发”概念。工业用地是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主要载体。进行土地的二次开发,盘活存量土地,是破解土地资源瓶颈、促进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主要有三种实施路径:优化定位、产能提升和增资技改。其中,优化定位包括品牌联动、产城融合;产能提升包括土地回购、腾笼换鸟、改变业态;增资技改包括提高容积率、零地招商、原地扩建、腾挪厂房、二次招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