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研究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研究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番茄无菌苗的培养●教材原有实验简介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一中,专题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包括两个课题——《菊花的组织培养》和《月季的花药培养》。了解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各种因素。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培养,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

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研究

——番茄无菌苗的培养

●教材原有实验简介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一中,专题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两个课题——《菊花的组织培养》和《月季的花药培养》。每个课题都分成三部分:第一,基础知识,介绍组培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第二,实验操作,包括制备培养基、消毒、接种、培养、移栽、栽培;第三,结果分析与评价。在实验操作中,教材介绍了氯化汞加酒精的消毒方法,并且因为菊花易于培养,没有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三中,专题二《细胞工程》有实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该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讨论五部分。在实验操作中,教材介绍了酒精加次氯酸钠的消毒方法,没有提到培养基是否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

学生已经进行的组培实验说明,胡萝卜作为外植体有污染率高(可能是因为胡萝卜存在细胞内生细菌)的问题,而且愈伤组织难以进一步分化。

●本实验改进之处

我校校本课程对组培实验做了以下改进:

1.课时增加为4~5课时。其中第1~3课时做长寿花,第4、 5课时做番茄,两部分的内容相对独立,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课时。

2.第4课时学生以番茄种子为外植体接种到发芽培养基,以获得无菌苗。种子的消毒比其

器官更容易,无菌苗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也比较容易。

●课前准备

1.材料

外植体(番茄果实或种子)、灭菌MS培养基(含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2.药品

10%~12%过氧化氢溶液、无菌水、5%次氯酸钠溶液、70%酒精、1g/L的果胶酶溶液。

3.用具

注射器、镊子、解剖剪、解剖刀、工具架、烧杯(内装75%酒精棉球)、灭菌培养皿(每人6套)。

4.设备

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火柴、废物缸、 白大褂、鞋套、接种灭菌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2)了解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各种因素。

(3)掌握培养基制备、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等基本操作技术

2.过程方法

(1)练习外植体(番茄种子)的接种技术。

(2)学习并实践无菌操作技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体验科学研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实验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相关概念

外植体——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如胡萝卜根、番茄种子等。

脱分化——去除外植体原有的分化性状,重新进入新的发育分化状态。

再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培养,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

二、教师讲述以下准备工作

1.实验前20min接种室紫外灯照射消毒10min。

2.实验前打开超净工作台的风机和紫外灯,关闭挡风玻璃,消毒10min。

3.外植体表面清洗。实验当天从成熟的西红柿果实中取出种子,用自来水冲洗3次。配制浓度为1g/L的果胶酶溶液,浸泡种子5~10min,去除果胶。如果用市售番茄种子,需要提前24小时用清水浸泡种子。(www.zuozong.com)

三、教师示范以下操作

1.用肥皂洗手,洗净手腕。

2.换上白大褂,套上鞋套。

3.关闭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的紫外灯,打开超净工作台的照明灯,向上拉开挡风玻璃,开口至1/4处。

4.把培养基放在超净台的两侧,把镊子、解剖剪、解剖刀插入接种灭菌器中。

5.用沾有75%酒精的棉球擦手和超净工作台表面。

6.待工作台和手上的酒精挥发完后,点燃酒精灯。所有接种的操作都必须在酒精灯火焰10cm的范围内进行操作,每次用完器械后,都需要用火焰灼烧灭菌。

7.外植体(番茄种子)表面消毒。用10%~12%过氧化氢浸泡5~15分钟,无菌水漂洗三次,转到次氯酸钠浸泡6~10分钟,无菌水漂洗三次;用70%酒精浸泡10~30秒,无菌水漂洗三次。每次均用注射器抽掉用过的液体,并且每次漂洗均需更换培养皿,培养皿不重复使用。

8.将洗净的材料放到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左手拿着锥形瓶,倾斜瓶口,右手拉开封口膜上的皮筋,并将封口膜攥在左手中。

9.右手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镊子,待镊子冷却后,把种子用镊子夹到锥形瓶里,放在培养基表面,每瓶放5粒,包好封口膜。

10.把用过的镊子随即插入接种灭菌器中,进行下一瓶的接种工作。

四、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接种后,在无光条件下培养,至发芽,转移到自然光下培养,得到无菌苗。每周观察记录一次外植体生长情况,统计结果。

板书设计

学生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记录表

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

培养基:琼脂  g/L  蔗糖  g/L  MS  g/L

植物激素:mg/L   mg/L   标签号码    颜色

第1次观察记录

实验结论:

思考题

结合实验的过程,请你说一说为什么无菌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你在实验中有哪些相关做法值得借鉴或改进?

●学生评价方案

●实验成果展示

小资料

1.外植体消毒

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材料,大部分取自田间或开放的自然条件下,材料表面附着大量的病菌,如消毒不彻底,接种后会立即发生污染。所以在接种前,要根据培养植物的种类、取材部位、材料表面的处理程度和材料的大小等特点,确定适宜的消毒时间,进行彻底的表面消毒,以提高外植体初代培养的存活率。就一般规律而言,材料体积越大,表面附着物愈多愈厚,表面处理较粗时,宜延长消毒时间,以利于消毒液体穿透表面污染层,才能达到杀菌的目的,反之则应相对缩短消毒时间,避免杀死外植体本身。如用0.1%升汞(HgCl)消毒处理生长茎尖时,需消毒3~5min,但消毒生长茎段时,则需10min以上才能达到一定的消毒效果。

2.继代转接的无菌操作

经过接种获得无菌试管材料之后,必须经过数次的继代培养进行增殖,当分化数量达到试验(或生产)要求时,即可进行生根培养。在一系列的接转过程中,有时也由于操作不慎,会造成直接、大量的污染而难于控制,尤其是在空气湿度较大的夏季,会造成大面积的真菌污染,所以,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每次继代转接,必须小心谨慎,仔细操作。超净台及各种工具的消毒务必全面而彻底,保证试管材料接触的工具与空间绝对无菌化。接种用工具每次消毒后,使用的时间不宜太长,次数不能太多,一定要及时用酒精灯表面消毒。材料的转接要迅速快捷,尽量缩短材料在试管外的停留时间。总之,整个转接过程要求迅速而准确,才能降低或防止材料的污染,提高存活率。

3.生根材料的驯化

由于试管苗是在高湿、弱光、近于恒温的条件下培养形成的,其形态结构不健全,有些生理机能尚未形成,如果此时移至瓶外培养,必然由于抗性低下而死亡。因此为使小苗能够尽快适应瓶外环境,首要条件是温度,最高温不能超过28℃ ,也不能造成叶片的长时间萎蔫与灼伤;其次是湿度,保证苗际周围的湿度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防止叶片失水死亡;再就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促进植株由异养向自养转化,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可有效地提高试管苗外移的成活率。【郭恩才.植物组织培养中的重要环节[J].河北果树,2003(4) :36-36.】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生物技术实践[A].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A].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3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甘中祥,李倍金,张录霞,齐树森,彭刚.加工西红柿未成熟种子培养[J].北方园艺,2012 (05) :137-138.

[5]赵新涛,宿烽,都彦伶.圣女樱桃西红柿再生体系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3):13-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