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认同的实现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认同的实现路径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认同是人们获得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认同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文化自主创新

就本质而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部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始终都受到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还是“舍己为人”的道德观,无论是“重义轻利”的义利观,还是“以和为贵”的人际观,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在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西方文化思潮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影响下,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与人文精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与严峻挑战。这在客观要求当代中国和中国人在融入经济全球化、主张政治多极化、尊重文明多样性的过程中,在坚持中国特色与加速融入世界过程中,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包括资本主义在内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文化认同。也就是说,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把增强民族意识世隔绝弘扬民族精神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且在加强与改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强调“自我存在”、“自主创新”与“自觉发展”。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在加强与改进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彰显中华文明的时代魅力与展示中华民族博大胸襟的同时,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为,“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它的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所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认同的内容与方法,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认同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认同是人们获得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主渠道。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认同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认同过程中文化认同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相信人的基础上,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来促进其理性认同,集中挖掘和开展一些既有助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认同意识和认同需求,又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日常组织活动方式,以更好地占领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切实“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性统一起来”。

(二)继承与借鉴相结合

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积淀下来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智慧最基本的元素和最珍贵的结晶,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本和精神之魂。要坚持继承与借鉴相结合,才能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同,才能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要加强与改进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要坚定广大人民的政治信仰,要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要加强广大人民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要维护民族团结、国家富强和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动力,我们就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程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世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各民族间在历史传统、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如何在尊重和维护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各民族间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这既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更是对各民族利益进行协调与整合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借鉴美国价值观教育的经验。美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通过“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实现了国家与社会的整合,积极推进各民族、各群体间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共处。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先进的历史过程中,通过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全体公民的共同政治信仰与价值追求,促成全体公民间的文化认同,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和谐与发展。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我们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的过程中,要通过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加强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认同时,就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更好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来更科学地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各种社会思潮的健康发展。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加强与改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然选择,也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供了动力。当前,我们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文化认同的指导地位与引领作用,就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做好以上几个方面。一要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统领改革和发展全局,来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二要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统一全体公民的思想与行动、来更好地凝民心、聚民力、集民智;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全体社会成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改恒久信心,从而引导全体人民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三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四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归属感与国家认同感,不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从而使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导价值观真正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追求与共同愿景。(www.zuozong.com)

(三)推进文化认同进程

践行先进文化理念,推进文化认同进程。“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主要内容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1]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因此,在批判中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先人的人生智慧,获得对现实认识的挺尸,更要弘扬民族精神,从历史上看,“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底蕴与精神资源,从现实上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品格与不竭动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作为主线,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文化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如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是当前主要任务,文化建设上,通过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以保持全体社会成员对先进文化的认同,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给整个中华民族民族提供一种民族身份认同和民族精神体现。先进文化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综合国力和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的精神支柱。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当代国人特别是青年人提供一个可靠的精神依托与文化家园,新时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确立良好的价值理念与道德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三者有机结合,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与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证明,我们在加强与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认同的功能,而且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认同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拓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认同的领域,彰显其时代精神、突出民族特色、强调其社会效益。事实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认同,在增强全体社会成员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巨大亲和力。,协调与整和多种利益诉求,以实现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有序与和谐发展。通过实践不断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认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先进文化,为现代户服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归属感,提升民族的道德水准与精神境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先进文化的社会认同,更好的运用思想教育这个媒介,完成文化认同。达到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