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利润分配不均衡

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利润分配不均衡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利润分配不平衡,将大大降低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同时会增加学生与学校以及教师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学校在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

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利润分配不均衡

一、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利润分配不均衡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但是实际建设中,依然会出现各种人财物,涉及双方的资源的消耗。而且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注定与成本利润挂钩。例如某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学校这边提供实习生等人力资源,而企业提供实训场地以及产品的原材料等,每周这批实习生大概生产一千个成品,产生的利润达到几十万,在实际分配的时候,很多时候企业占大块,而高职院校占的比较小。这种利润分配不平衡会影响双方的长期合作,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在合作一段时间后,都选择解除合同,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为企业要重新寻找合作学校,会增加各种成本。因此,要维持高职院校与企业的长期有效合作,应该进行合理利润分配,双方在合作之前就要将利润的分配谈清楚,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二、学校投资者与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利润分配不平衡

在中国很多高校,都设有校董会,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主要资金来源都是自营,因此背后有一个庞大的校董会。高职院校的董事会,一般不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特别是平时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但是董事会对于学校的经营成本及利润是十分关心的。高职院校的院长要时刻向董事会报告经营情况,年终要汇报财务报表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涉及基地建设的成本投资,虽然很大一部分由企业提供设备,但是维护等成本很多时候需要学校这边投资,另外一方面生产性实训基地会产生一定利润,因此校董会要求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将相关的财务上报董事会并进行利润分配。[1]民办高职院校对利润的分配,最终是由校董会完全决定,很多时候校董会仅仅站在自身投资角度考虑问题,会将大量的利润提留给自己,剩下小部分利润才留给教学管理部门分配。由于剩下的利润非常有限,分配到各个部门的手上,以及到教师手上的非常少。例如佛山某职业学院,该校的照明生产实训基地每个月会有20万左右的利润,但是校董会拿走了15万,教学管理这边剩下5万,因此经常会有很多教师有意见,后面的工作也缺乏积极性,一些教师甚至拒绝参与到高职院校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有员工认为老板太苛刻而选择离开学校,对于学校员工的稳定性也不利。因此,作为学校投资者,在利润分配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自身经济情况,另外一方面要考虑员工的心理诉求,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尽可能向一些为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做出贡献的部门或者教师倾斜,进一步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www.zuozong.com)

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利润分配不平衡

据媒体报道,广西某职业学院学生在该高职学校门口,拉起了长长的横幅“黑心学校,还我们血汗钱”,影响非常大,后来是当地劳动局出面协调才解决。经过记者对该校学生的调查,原来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实训协议,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将按照正常职工的80%待遇发放给学生,但是这笔工资发放方式是先发到学校,再由学校发到学生手中。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并未足额发放工资,只发放50%的工资,于是有学生就提出疑问,学校以生产地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为由,后来更多的学生质疑,校方干脆不回复学生。于是该校就出现学生罢课,学生拉横幅,找媒体,给学校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一些高职院校的生产实训这块,直接让相关教师负责,在实际中,很多带队老师直接将学生的工资提留,然后再进行分配,最终的分配方式肯定对学生非常不公平。甚至有高职院校带队教师,要求学生上交部分的实习工资,否则该实训课程将不让学生通过。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利润分配不平衡,将大大降低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同时会增加学生与学校以及教师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学校在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

[1]刁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152-1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