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职业教育实训模式的基本做法

国外职业教育实训模式的基本做法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双元制”即德国职业教育中卓有成效又独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机制,其是由国家为其立法以提供支持,职业院校同企业、理论同实践均紧密连接的教育机制。所谓“双元制”型职业教育,即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均是由职业学校同工厂企业联合进行的。

国外职业教育实训模式的基本做法

纵观整个世界,我们可以发现,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段时间,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时候。由于职业教育在办学特色上富有针对性且极为鲜明,使得它在慢慢发展中赢得了世人的广泛欢迎和认可,从而变成了中外各国的教育界里无可替代的部分。

当前,以美国及加拿大的CBE教育、日本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澳大利亚TAFE教育以及英国BTEC教育等最为典型,其为世界诸国高职院校的学习模范。

一、国外职业教育实践模型的基本特征

(一)国外职业教育多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作为宗旨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逐渐恢复了经济发展,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及技术革新革命的激励下,企业开始出现从手工制造向高新技术方向的转变,如此,生产一线便急切地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术型、技能型的管理和实用人才[1]此外,应用型人才也是企业所急切需要的,因为需求的迫切,所以企业希望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可以上岗就业,如此也就产生职业技术教育,最终一大批注重对人才岗位的能力培养及重视对人才实践教学的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

(二)国外职业教育多是以产学合作作为机制

职业教育的模式皆以学校、行业和企业等三方面一同培养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双向互动,双向参与”的运营机制。以“双元制”来说,便是学校同企业一起合作而开展起来的实践性课程。“渗透型”则是学校同有可能为其提供相应报酬和实训场所的企业进行签订合同,并以此为根据,将学生的实践、劳动任务以及职责等制定下来。[2]“读工交替型”机制则是指让学生先在企业内部做员工,再去学校进行学习。比如说日本国内的高职院校,便是由企业直接参与办学并培育高素质高技术人才。

(三)国外职业教育多以政府立法作为保障

继1982年经过美国政府之手而制定的《职业训练和做法》,美国又于1988年出台了《美国经济竞争强化教育训练法》,在美国1990年颁布的《帕金斯职业教育法》中,还为职业教育的实施制定了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从而使当地企业和社区学院确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了真正的“合作教育”。德国于20世纪60年代颁布了《职业促进法》、《职业教育法》、《青年劳动法》以及《实践训练师资格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在其中明确企业有给学校配备优良的实践辅导导师和合格的实践教学等任务。[3]

(四)为了保证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国外职业教育多以社会监控作为手段

西方发达国家往往采用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比如说德国,其便是有学校、企业、行业和工会等四方面共同代表一起实施,再有,美国其评估标准是由国家工程技术评估委员会来进行的,而英国和澳大利亚则是由其国家行业协会来制定培训的标准和计划。国外诸国家其专业团体或者专业协会已然对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担当起了责任,从而形成了社会专业团体和企业共同提供知识更新及专业指导,学校负责教学质量的局面,如此,四个方面共同构建起一个互相促进、互相约束、内外统一的培养人才的机制。

二、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三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实训模式

(一)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即被外人誉为促使德国经济实现腾飞式发展的秘密武器。而“双元制”即德国职业教育中卓有成效又独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机制,其是由国家为其立法以提供支持,职业院校同企业、理论同实践均紧密连接的教育机制。

所谓“双元制”型职业教育,即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均是由职业学校同工厂企业联合进行的。“双元制”型职业教育以企业培训作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辅。为了保证专业设置能够做到稳定性同科学性并存,适应性同综合性均为专业设置的特色,在校企设置“双元制”型模式的专业上面,德国将职业分析导向科学化,并在此基础上最终确立“双元制”型模式培训专业。[4]

经过对职业的科学分析,“双元制”型职业教育会将从一个到若干个不等的社会职业统归到一个大的职业群,每一个职业群都会有一个“专业”与之相对应。

“双元制”型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着重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了能培育出更多的可以适应现代市场所需要的职业人才,校企会一致对学生关键能力施以训练。在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方面,“双元制”将职业活动作为其重点选择的课程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种其核心为职业活动的阶梯形课程结构。

事实表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不仅能体现企业和学校在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及文化知识的教育等方面,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各部门上下分工合作原则,还可以体现出企业同学校在资源方面共同享有的原则。

(二)澳大利亚的继续教育学院与技术

澳大利亚的高职院校机构多为职业院校与继续教育院校,它们是由国家为其攻击培训和职业教育的公共教育机构。[5]而“培训包”即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制度的一大组成成分,为学院展开职业培训和教育的主要依据。“培训包”的组成成分主要为以下两方面:其一是有国家来认证的部分,其可以说是“培训包”的主要组成部分,大致包括资格证书、能力标准以及评估指南等几个方面;其二主要由评估资料、教育方法的指导以及发展资料等三部分构成。“培训包”着重强调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方面的能力,其在培养方面要遵循国家相关教育法规,而学校的培训和教学工作便是以这些能力标准和要求为中心施行的。

在澳大利亚的高职教育中,其教学核心内容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教学体系便是以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核心目的而展开的,其强调在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完美统一的同时,要重点突出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培训包”式教学内容主要是将课堂教学同实践工作相结合,使工作环境(模拟工作环境)便是学习环境。

澳大利亚对学生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考核内容包括实践能力及理论水平,具体方式则为学生去实习岗位或者工作岗位从事具体的工作事宜。在这两大考核内容中,对学生的实践考核要严格些,对理论考核要宽松些。

(三)美国社区学院

在美国,其社区学院可以说是他们职业教育界的一大亮点。美国的社区学院大多数都是建立在社区,因社区的布局和服务较为分散,入学条件很宽松,课程实用价值强,有较大灵活性却入学资金很少,所以可以同时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各种需求。[6]

美国社区学院其办学经费多是来自各州政府及地方的税收,如此也就使得社区学院须当满足社区学生在就业及当地经济发展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各种需求。学院以培养从事生产线及熟悉企业设备等经营管理和工程技术等人才为其主要目标。学院的专业设置则针对学生就业的岗位和职业来安排。此外,每一所社区学院中都设置有各自的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则以教育界之外的如知名人士、政府官员、工商界总裁或董事等当地名流居多。社区学院会以积极的态度同企业进行合作教育,并由双方签订其合作合同。每到专门假期或者每周固定的一段时间,学生要到企业去实习或者工作,具体的劳动报酬及劳动岗位企业会为其准备充足,其间,学校会委派教师前往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此外,教师还会就企业与学校的所需来进行沟通。其余时间学生则在学校中学习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表4-1)。

表4-1 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三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的主要类型、基本内涵以及主要特征比较

续表

从上表我们能够看出,德国“双元制”、美国“合作制”及澳大利亚“培训包”等一干不同名称的实训模式,其虽在类型上有少许不同,但是在主要特征和基本内涵上,还是有颇多相同的地方的。

三、美国、德国以及澳大利亚等三个国家所展开的职业教育实训过程及共同点

美国等国的职业教育实训,其在整个实训过程中,都是将学生置于学校的监管之下,并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律,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训练。其实训内容大致包括校外实训和校内实训两种,具体则为教学实训、教学见习及生产实训等三方面。[7]

其中,教学实训及教学见习主要是在校内开展,具体负责人为校内实训教师。校外实训则大致由企业一方组织进行,其实训标准和实训内容由学校和企业两方面协商制定。以下为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三个国家实训过程的实施内容、实施地点以及实施方式(表4-2)。

表4-2 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三个国家实训过程的实施内容、实施地点以及实施方式

续表(www.zuozong.com)

从表4-2我们可以明白,美国、德国以及澳大利亚等三个国家在职业教育实训的整个过程中的实训表现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一)实训时间很长

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三国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训时间在其整个职业教育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企业为了适应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所需要的员工往往都是高素质高技术拥有者,这就需要员工除了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之外,还得有很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企业为了能够吸引高质量的员工,通常会给学校以帮助,甚至更进一步地跟学校形成一对一的全面合作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也会长期地给在校学生提供实训场地。以美国希尔顿酒店的管理学院为例我们可以看出,唯有给学生以充分的实训时间,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有力提升。[8]

(二)实训地点很灵活

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三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实训地点或场所大致包括校内基地的现场实训、模拟实训以及顶岗实训等三方面,在这三方面中,自始至终都贯穿职业教育中的全部教学环节的是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课堂内容多是通过对现场模拟来让学生了解其行业的基础知识;职业教育的实训环节则是通过让学生在校内基地实训,来达到掌握其行业大致技能的目的;校外实训则是以学生步入企业进行实训操作的方式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目标。以德国MODU酒店的管理院校为例我们可以看出,灵活的实训地点可以很显著地提升学生在学用结合、理实一体等方面的能力,其对于培养企业、行业所需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9]

(三)实训模式多样化

尽管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三国的实训名称以及实训模式不尽相同。美国的主要模式为“项目式”,德国为“工学式”,澳大利亚则为“行动导向”式教学。除以上三种模式之外,三个国家尚有顶岗实习、任务驱动模式、订单模式等品种繁多的实训模式。[10]无论实训方式为什么,他们的实质(学工结合)却都是一致的。一致的目标,繁多的模式,不仅有利于课外的模拟演练、课堂的专业知识传授以及校外同企业实习的有机结合和校内的系统学习,对于增强学生在职业能力、职业态度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美、德、澳等国家职业教育的实训评价实施

从实训评价的功能上来讲,其可以说是在职业教育的所有过程中都是特别重要的部分,与此同时,它们也是检测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整个实践培训的时间里学校都很重视学生在技能方面的提升,这也就决定了整个评价体系都是围绕着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在实训中所学技能的评价为基础而展开的。美国等三个国家在职业教育的实训评价体系中,其内容、标准以及方式等都各有特点,各有侧重(表4-3)。

表4-3 美国、德国以及澳大利亚等三国在实训评价实施方面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准比较

续表

从表4-3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德国以及澳大利亚等三国在实施其职业实训评价体系时,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一)实训评价的标准严格

美国等三个国家其实训评价标准皆是由各相关的行业协会以及政府、企业机构等部门,根据岗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需要员工达到的能力和标准,一同完成制定和开发等工作。所制定的标准须当对该企业中的员工工作能力及技能的规格和要求予以及时的反馈,与此同时,对于各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产业变化以及就业市场等的真实需求也有一定反映。实训标准对职业教育来说,有规范以及引导等功能。在实训标准之下,所有的职业院校以及与之合作的企业都须当遵守相关部门所制定的标准来展开以后的工作,并根据该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保障能够培养出可以胜任企业或者行业考验的优秀学生。

(二)实训评价的内容较为实用

美国、德国等三国在实训评价内容等方面,除了重视对学生技能掌握、能力培养以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之外,更重要的是重视同各行业以及企业之间关联颇为紧密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分专业技术能力等的相关评价。他们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技能水平以及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及标准,都明显高于他们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以德国为例,其在实训评价体系里便是着重针对学生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工作能力及社会能力等各方面的评价,从而帮助尽量多的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具备很高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在以后的行业当中能够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实训评价的手段多样化

为了能够更大范围地、真实而客观地给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成绩予以评价,上述三国在给学生以考核之时,大多数所使用的是具有发展性质类型的评价体系,并且,在整个评价体系里,除具有真实性评价、任务性评价、校企结合、操作性、口头和书面等评价以外,还具有面对面的交流、分析报告试作、建议方案提交、小组合评、录像观摩以及来自第三方的评价等品类繁多的评价方式。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可以做到更全面、更客观、更有效。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实训时间方面稍显不足,在实训场所方面也偏于狭窄,更重要的是,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内容及实践方式较为单一:实训时间的经常性、实训内容的系统性以及实训方式的层次性等方面都较为匮乏且无法保障。[11]因此,我们可以吸取国外职业教育上实训时间经常性、实训内容系统性、实训方式层次性等方面的优点,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延长学生的实训时间,增加实训场所的种类,增强实训内容和实训方式的层次性。将实训教育的提升落到实处,这对于我国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有着很深远的意义。

[1]赵明星,金俊美.浅析澳大利亚TAFE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上,2010,2010(7):104-106.

[2]李志锋.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特性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05):50-52.

[3]黄日强,李凯晨.以行业为主导:澳大利亚TAFE学院职业教育的特征[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54-55.

[4]费芳.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评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J].职业时空,2006,2(7):41-43.

[5]刘娜.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研究—以日本岐阜高等工业专门学校为个案[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8.

[6]戴维,张迎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课程的国际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 2006,27(29):112-115.

[7]徐恒山,丁明利,王文华,等.借鉴国外实训模式理念建设高职教育实训基地[J].商情.2008,(2):62.

[8]张齐坤.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10.

[9]窦慧明.技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发展性评价研究[J].新课程,2009(12):66-67.

[10]田丽娜,杜晓英.西方国家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6):131.

[11]刘育锋.部分国家职教教学内容改革新动向及对我国职教课程改革新启示[J].职教论坛,2008(2):61-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