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综合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好《体验英语》的立体化教材。通过专家前期细致耐心的工作,体验英语大幅度地提高了这些传统教学内容讲解的效率,最重要的是将教师从以往的“不讲不行,讲了又觉得浪费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互动的大好时机”的尴尬局面中解放了出来。

综合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

为实现以人为本、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不要光考虑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而要多考虑一下学生需要什么、想要学什么,再尽一切方法引导学生把英语和实际运用联系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和英语“亲密”接触、“建立感情”,通过体验英语来体验生活或反之亦然。打个比方,在课堂上教师就像导演一样,既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脚本和指导,为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创造条件,还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具体到《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的教学设计上,我们按照它的内容编排,遵循如下模式:

1.引发学生对某种事物或思想的兴趣和想要表达自己的冲动。

2.让学生感到自己欠缺用英语进行相应表达的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

3.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语言tips——即“梯子”,帮助学生达到目标,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信。

4.提供更多类似主题的听、说、读、写、译等训练,同时给学生更多的相关语言准备和指导,通过反复强化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该种表达,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能应用自如。

授课重心从过去的语言知识点的讲解转到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前,我们每堂课都花大量时间对从文章中抠出的语法和词汇语言点精讲多练,这其实是误把一门活生生的语言工具当作一门令人敬畏的高深乏味的学问来研究。结果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并且,就算学生学到了不少关于英语的知识,做各种考试选择题没问题,可是在真实生活中却连基本的交流都有困难。当然,重点词语和句型不是不重要,但我们要清楚我们不是为了学这些词而学,而我们学是为了用。也就是说我们要从如何用它们的角度来学。而《体验英语》的编写思路正是注重培养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提供的大量有趣、实用的例文和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对于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型在课堂上讲解时,我们注意了两点:对于语言点不是孤立的讲解,而是放在一定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归纳,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应用;课堂上的语言点讲解不宜多,而主要是给学生示范该如何学习处理这类知识点。因为我们认为,课堂上的活动除活动本身的价值之外,还有一个导向和示范作用,为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提供范例。

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好《体验英语》的立体化教材。首先,我们不能指望学生单靠课内教学加一本教材就能学好英语,课内的教学内容必须得到大量的课外延伸拓展才能巩固。其次,我们应该刻意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教师备课可以直接从上面下载图片或资料;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比如学生预习课文时可以在网络上面找到课文详细的语言点解释及背景知识。以前学生不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的原因有二:一是课文生词多,一篇课文要用大半个晚上,对于非专业学生天天如此不现实;二是非专业学生缺乏背景知识的储备,读某些课文时就会觉得索然无味难以进行下去。利用网络预习简便、快捷、充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做网上提供的扩展练习。学生还可以上网完成作业,比如对话练习,教师没有时间在课上一一检验学生,就可以让学生自编对话后利用《体验》的网络录音后发给老师检查。这样不但每个学生都得到练习机会,还节省了大家的时间。总之,善加运用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一、教学说明

1.体验英语的网络版将教师从传统的教学内容中彻底解放了出来,将过去其实应该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相对较为烦琐和细碎的环节真正交给学生课下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条件自学,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个学生由于水平不一致而产生的个性的要求通过网络版得以很好地实现,减轻了课堂上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这些内容使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致使有的学生觉得内容太简单而无心参与,有的学生有疲于记笔记而在下课时觉得上了一堂“速记”课。通过专家前期细致耐心的工作,体验英语大幅度地提高了这些传统教学内容讲解的效率,最重要的是将教师从以往的“不讲不行,讲了又觉得浪费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互动的大好时机”的尴尬局面中解放了出来。

2.鉴于以上显著特点,教师应将网络版的内容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两大块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这一内容构成了学生在学习每单元内容时的基础部分,另一部分是有课堂上在老师引导下的丰富、有启发性的活动,使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更细致、深入、创见性的理解、把握和学习,感受到互动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真正将课堂教学的优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最后,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布置一到两项课后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和意识,拓展思维,帮助他们学习针对某一话题或领域进行资料的收集、评估、吸收,使学生逐步学习并最终获得同国际水平相接轨的进行学术调查研究的能力,从而终生受益。

学生利用网络版的学习过程建议以两人一组的合作形式开展,同时再两两结合形成四人一大组的合作组,较简单的学习任务以两人一组的形式完成,需要更多讨论和分享建议的活动建议以四人一组的形式完成,目的在于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brainstorming。

二、课前预习的部分

1.listen部分

在网络版的帮助下完成listen部分的填空练习。

2.talk部分

(1)反复收听。

(2)跟自己的partner变换角色进行跟读训练,注意模仿外籍专家的语音语调。

(3)通过反复收听和跟读使对话熟悉到最后可以记忆下来的程度,同partner一起将两段对话多多演练。

(4)利用网络版上提供的条件将自己和partner的对话录音发给教师检查。注意对话录音应为两个版本,两名同学应轮换角色。

3.communicative task部分

(1)根据已经提供的tips同同伴一起构建两则对话。

(2)相互检查语言无误后,参看网络版中为大家提供的reference dialogues,同伙伴一起体会、讨论差距,对自己欠缺的部分进行修改,并作下笔记以供日后参考。

(3)模仿外交发音的方式将其录制下来提交给教师检查,注意仍需变换角色。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一次评分。

4.read部分

(1)在外教录音的带领下跟读课文。

(2)了解网络版中提供的相应背景知识,参看提供的相关链接,更多地了解背景信息。

(3)参看notes to the text部分内容,尽量通过每一句话的英语释义了解其含义,实在有困难再参看中文翻译。

(4)通过网上课堂,了解每一句的基本句型结构。

(5)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文讲解部分的understanding the text练习以及exercise部分的练习1。

(6)参看words and expressions部分,了解本课所有重点词汇的基本含义、用法和示例。

(7)在此基础上完成exercise部分的练习2和3,检查答案,对于做错的题,现自己通过查字典和语法书探寻原因,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伴一起讨论,如果再有困难可以将问题记录下来再往上和同学、老师讨论,同时更建议学生通过国际上的几大英文学习网站中专门为学生设计的讨论区同世界各地的学生就此问题进行讨论,一方面解决了问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学生利用网络的交流和互动,英语的实用性也体现得很到位。

(8)通过以上的自学,学生应该已经对本课的基本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试着完成exercise4 and 5,将作业通过网络提交给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口头叙述和文字简介进行打分。

三、课后复习巩固的部分为

1.listen部分

(1)课下反复收听,进行听写训练似的精听练习。

(2)课下反复跟读,从语音、语调上尽量模仿、体会外籍专家的发音,纠正自己的发音,建议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进行这两项活动,这样便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检查和鼓励。

2.talk部分

利用网络版上的role-play形式同外籍专家进行对话,反复练习直到自己和外教之间的对话听起来也很自然、流畅。

3.communicative task部分

(1)在课堂上领会了组织对话的一些知识和技巧之后,课下再对自己课前所完成的两项交际任务进行检查、修正,再次录制下来提交给教师检查,教师在此基础上再为学生打一次分,特别要注意学生提高的幅度。

(2)利用网络版可随时暂停的特点,同外教就reference dialogues进行模拟对话,直到从语速和语感上都很自然,同伴可在旁边指出问题。

4.read部分

(1)反复加深对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几个语言运用当中的注意点的理解和掌握,在老师的指导下,参看更多的相关书籍和说明。

(2)巩固对本课单词、句型和表达法的熟悉,可以同伙伴一起做听写单词方面的练习。

【听说课案例】

教学内容:

Part 1 Listen and Talk

教学重点:

1.有关灾难的名称和相关的常用表达。

2.描述一起交通事故以及探视伤员的日常对话。

教学目标:

1.听得懂、说得出描述灾难常用到的词语和句型。

2.能就灾难这个话题作1分钟的口头简单描述。

3.能就描述一桩车祸、探视伤员作简单对话。

4.为学习阅读课文做好基本词汇的准备。

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中心。

教学方式:

1.Group work.

2.Pair work.

3.Role play.

4.Oral presentation.

5.Ask-Answer.

6.Teacher’s demonstration.

教学手段:

1.现代化手段:多媒体,Powerpoint,黑板。

2.传统手段:黑板,录音机,图片等。

教学安排:

Ⅰ Warming up

1.Ask-Answer:Mixed-Tense Questions

e.g.What were you doing at 3 a.m.this morning?

What are you doing now?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night?

可由老师问,指定学生迅速答,也可两个学生互问互答。目的一是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找到语感,二是训练学生的时态。

What is calamity?Picture description.

2.Getting to Know Calamities

A.Group work:Pictures Description 把学生分成几组,描述有关灾难的图片。

(Note:每一幅图都提供语言支持,其中包括课文中要出现的重要生词和表达,为后面的听力做准备)

方案一:在黑板或幻灯片上展示几幅不同灾难的图片,每个学生挑一幅自己感兴趣的图向其他组员描述。但描述时不能说出自己描述的是哪一幅,等描述完后,再让同学猜是哪一幅。

方案二:选用四幅图,每一幅图的基本事件、环境都一样,只不过后一幅图内的元素总要比前一幅图的多一些。提前给准备时间,看哪一组在最短的时间能够描述最多的内容,训练学生在自我帮助的基础上拾级而上。

方案三:几幅图相互之间无联系,各组出一学生,中间给一分钟的“亲友团支持”,队友可帮其出谋划策。看哪一组在规定时间内描述的图片越多,越生动者胜出。

方案四:几幅相互之间有联系的图,打乱后给学生,学生需重新组织,哪一组联系得巧妙者胜出。

B.Pair work:Investigation

(1)用以下句型询问同桌,调查同学对灾难的认识。

Have you ever come across...?

Have you ever heard of ...?

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

When did that happen?

Where did it happen?

How did you feel about it?etc.

(2)快速收集和整理信息后,向另一名同学转述这名同学的话。

Ⅱ.Lead in Listening

这段听力材料的Para.1 是关于calamities的泛泛介绍;Para.2是描述一次具体的事故。根据它的内容,分为两段处理。

Paragraph 1

1.Pre-Questions老师就听力材料内容提问,如What is the typical classification of calamities?What do rescues usually include?Can compassion help when we are faced with calamities?要求学生不看书,尽量用英文在纸上写出答案,实在不会的可用中文代。

2.合上书听磁带一至二遍,找出以上问题的答案,并与自己刚才的回答比较,找出自己语言上的差距。

3.四个同学一组对笔记,然后共同总结出一份对calamities的概述,每组推一个同学在全班念。

Paragraph 2

1.Pre-Question:介绍基本场景:“The latter part is about an air crash.Suppose now you are a reporter and are going to report the news,try to make as many WH-questions as possible.”

2.合上书听1—2两遍,核对磁带中问到了哪些自己提出的问题,答案是什么?有哪些问题自己和磁带中问的不一样。

3.Pair work:两个学生分别从这次灾难的幸存者和新闻记者的角度复述一遍该事件。

Ⅲ Recreation Time:What shall I do?

15—20 道选择题,涉及人在处理各种紧急、灾难事件应具备的安全常识,如在野外打雷时应该躲在哪儿。

具体规则(www.zuozong.com)

1.分组抢答。

2.每组每次的答题人应不一样。

3.每题一分,答对了加一分,答错了扣半分。

4.抢到答题权的组三秒钟之内不能给出答案就由别的组再次抢答,答错的题也可以再次抢答。

Ⅳ.Dialogues

1.先向学生介绍一下场景,“Suppose you witnessed a traffic accident where one of your friend was injured.Now talk about the accident to another friend.”然后根据这个场景要求学生将一些典型说法用英语说出,如“你简直不相信我刚才都看见了什么?太可怕了!”“那辆货车在那转弯,正好撞上那辆公共汽车的侧面”。“据我所看到的,大多数人都受伤了,我觉得那个司机要不行了”。

2.让学生合上书听录音,除要把握主要内容外,鼓励学生抓住刚才提问的那关键表述方法。

3.让学生打开书,跟磁带读熟对话,着重学习记忆那些典型表达。

4.Role play:请几对学生上台表演这两段对话。

Home Assignments:

1.Pair work:作communicative tasks 上的练习,即在tips (梯子)的帮助下自编对话。用《体验》的网络录音后发给老师。

2.去www.disastercenter.com 这个网站浏览一下信息

the 100 most expensive natural disaster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100 most deadly natural disaster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100 most expensive technological disaster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100 most deadly technological disasters of the 20th century

4.Group work:One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assignment, find one that astonishes and interests you most.Completely explore all the related reports,pictures,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afterwards thoughts about it.Now imagine you were there when the tragedy happened,write about the event.You should include but not be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When did it happen?

Whom were you with at that time?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it happened?

What did you see,hear or smell?

What did you do to protect yourself?

How did it affect you afterwards?

听说课总体设计思路和特点

1. 听说结合,听力练习和口语练习没有截然分开,而是听中有说,听听说说。

2. 在活动的安排上尽量做到;(1)形式多样化,注重体现师生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2)内容趣味性和实用性;(3)节奏有张有弛,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

3. 不让学生过度依赖课本,我们好几处都让学生合上书本,即改掉学生以往过分靠眼睛看来学语言的传统模式,最大限度地真正训练和加强学生通过听和说来接受和传达讯息的能力。但同时,在学生预测听说内容以及作口语活动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帮助,既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而又不让学生感到十分困难。

4. 我们设计的每一项听说任务都遵循先调动学生对该主题任务现有的知识,然后通过向他们介绍更准确、更新颖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在两相对照之下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差距和非常具体的知识缺漏,从而有目的地围绕一个个主题吸收可以反复使用的语言材料。这样通过学生自我回忆、老师提供帮助和学生自主地进行相关主题的再创造,使学生在一堂课结束时能够拥有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较为成熟的描述模式。

【精读课的案例】

教学内容:

Passage A Dearth of a Dream

教学重点

1.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法的运用;

2.如何描述一桩灾难事件。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大意和重要细节。

2.初步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型以及表达法。

3.能在tips的帮助下,学习本篇课文的outline & summary。

4.能在tips的帮助下,就类似话题写一篇短文

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中心

教学方式

1.Group work.

2.Pair work.

3.Demonstration.

4.Oral presentation.

教学安排

Ⅰ.Pre-reading

1.引入主题

方案一:Information Gap

教师展示课文中提到的几位滑冰运动员的图片,介绍他们的辉煌成绩;然后出示一幅飞机坠毁的图片,叫学生猜测这些运动员和飞机两者之间有何联系;最后点出本课文标题, DEATH OF A DREAM,问学生为什么用这个标题。

方案二:

教师展示课文中提到的几位滑冰运动员的图片,在教师提供的语言支持下,学生对课文中主要人物看图描述。

a.培养学生对figure skating领域中的某些基本术语的熟悉和掌握。

b.提醒学生注意描述过去的人和事时所应使用的时态。

c.让学生练习将课文中对相关人物的描写换一种方式转化成自己对该人的介绍,从而掌握基本的介绍人物的方式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2.从不同角度熟悉主题

Group work:提供给学生不同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的部分内容,要学生找出以下两点信息:文章的侧重点;和文章节选部分中涵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是由哪些词或短语体现的);并讨论:这三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涵盖的主要信息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是否与侧重点的不同有关;为什么会有这种侧重点的不同;还可以从那些角度去挖掘这一事件。

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报道,更清晰地领会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促使他们从应用的角度去看待语言。

b.体会同一语言针对同一事件在描述角度上的差异,从语用学的角度感受、体验语言。

c.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看待问题的方式,逐渐养成针对某一问题充分调动自己的信息收集工具,全面了解、客观看待事物的视角。

d.进一步熟悉主体,为阅读课文做好充分的感情和语言准备。

Ⅱ.Text Learning

1.Reading comprehension

第一遍限时阅读,要求理解主旨大意,领会作者观点态度,掌握重要细节。

A Game:A Quiz

老师就课文内容设计20道阅读理解题目,分别考察学生对主旨大意的掌握、对细节的把握、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针对文中细节进一步推理判断以及对某些词义的把握几个方面。题目的形式分为: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多项选择题;true or false;填空题。每道题的分值根据内容和题目形式两项而有所不同。

将学生分成几组,老师口头出题,每组由一个代表抢答(每一次每组答题的人要不同),答对了加分,答错了扣掉相当于本题分值的一半的分数。

2.Intensive reading

活动1:找词(look for words and phrases)

方案一:加强对描述不同内容的词汇的认识

a.教师将本课所有的重点词汇以及认为需要学生掌握的词汇和短语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若干类(比如描写人物动态的词语,描写人物心理的词语,描写飞机的词语)。

b.学生分成几组,看那一组最先找到最多的相关词汇。

c.教师运用本文的几个场景串讲归纳重点词汇。

方案二:加强词性观念

让学生按照词性把(比如)课文第一段中所出现的词汇归类,如preposition,countable noun,uncountable noun, personal pronoun等。

目的: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把握词汇,这对他们将零散的词在脑海中进行有意义地在分类、组织和运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活动2:由词到句(均在活动一的方案一的基础上做)。

组织形式:

a.按照刚才选词的组进行,看哪一组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上面几类词组成最多数量的有意义的句子。

b.每个句子五分。

c.然后由其他几组对获胜组所造的句子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每指出一点就为本组赢得一分,获胜组就要扣去一分,指错了不扣分。

目的:训练学生由词组句的能力,加强学生对这些词语的掌握;学生相互点评使他们对自己在造句时容易犯的一些语法和逻辑错误有更深刻的感受。

活动3:接龙游戏

组织形式:

a.分组进行,以组为单位,讲一段故事;每组的每个学生负责讲故事的一句,下一名学生要接着上一名学生的思路再讲下去。

b.故事要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几大要素,并且必须用到课文中挑出的以及课后Talk About It练习中提供的词语和句型。

c.可以选择课文这个故事,也可以自己编故事,还可以利用我们给学生提供的关于赞比亚足球队飞机失事的事故(附词汇及句型支持)。

d.看那一组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将这个故事顺畅地讲完,并且没有太多语言错误。

Ⅲ.Home Assignments:

1.给学生提供一个类似的例子:1993年赞比亚国家足球队遭受过的一次空难,要求学生用提供的背景材料以及本课学到的表达仿写一篇该空难的报道。在网上完本课相关练习,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网络的帮助下自学扩展教程。

2.Here are two quotes:

“If you’re going through hell,keep going.- Winston Churchill”

“Birds sing after a storm;why shouldn’t people feel as free to delight in whatever remains to them?- Rose F.Kennedy”

挑选其中一句写篇短文,要包括:(1)你怎样理解这句格言?(2)这句格言对你的生活有何指导意义,举实例说明。

精读课总体设计思路和特点:

1. 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教学

以阅读为例,我们分3到4步进行,每一次阅读的任务不同,要求逐渐增加难度。我们认为学生学习一篇精读文章不仅仅要读懂文章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会这个内容是如何被表达出来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在还没有阅读之前,就通过提供较丰富的相关材料使学生多角度地从内容上把握课文,从情感上贴近课文中的人物,发自内心地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关心主人公的命运。这种情感上的激发和由此产生的动机会使学生更好地、更迅速地把握文章内容。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第一遍读懂文章信息,第二遍关注用来体现这些信息的语言方式。第三遍,学生对文章内容自行总结,总结时刻意将所有的重点词汇和表达都囊括在该总结当中。这样通过每次带有不同任务的重复,使学生对语言材料逐渐熟悉直到掌握。

2.从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出发组织设计教学

以传统教学中较为注重的语言点的讲解为例,传统教学中因为只注重一个个词的孤立地讲解,学生在脑子里记下的也是一个个孤立的单词,遇到想要表达某个主题时,根本无法将与该主体相关的词汇联系到一起,于是产生表达困境。在教学中我们尝试从“表达手段”的思路将本课所有的重点词汇和语法引出。具体地讲,学生是在一个语境当中学会意思上互有关联的一系列词组和表达,例如,在本课中,我们灵活地将本课的主题“灾难”和课文中出现的其他十几个在灾难出现人们会感受到的各种情感,所见、所闻的相应词汇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学到的不再是一些孤立的词汇,而是一组有意义的可以马上应用的表达。从对词汇的学习上来说,我们设计了多种练习,由词的认知到词的运用、从组词到造句再到语篇,难度逐渐加深,帮助学生将零散的词在脑海中反复进行有意义地分类、组织和运用,从而真正掌握这个词的用法。

以上的安排较好地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对听、说、读、写四方面的高强度训练,同时更让学生被这种语言所表达出的各种情感感动,从而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体验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体验生活,潜移默化地提高情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