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汉语言构词法的对比及翻译导论

英汉语言构词法的对比及翻译导论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我们要善于进行英汉语言的对比,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当中的词,都是语音、意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统一结合的整体;是语言当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英汉语在构词法上有许多相似点也有各自比较独特的地方。在英语所有的构词法中,缀合法是构词能力最强的一种。

英汉语言构词法的对比及翻译导论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都受快速发展的语言学影响,西方翻译学界兴起了以语言学为导向的翻译研究方法,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对“翻译转移”的研究都强调对原文与译文的关系进行科学、精密和细致的描写奈达翻译对等理论与卡特福德翻译转移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几乎同时引进中国的。但两者在中国的遭遇却很不一样。“形式对应”是指一个目标语的范畴“在目标语的‘机体’里尽可能具有与该源语言范畴在源语言中的‘相同’的地位”。当形式对应成为不可能时,卡特福德建议力争文本等值,这可以通过翻译中的转移实现。他们的研究对象为翻译转移在文学翻译作品中的体现,以及这些转移对译文美学文体风格的影响。文学翻译是一种再现和创造性质的工作,目的是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对等的美学效果。文本中常出现的非必要转移主要有两种:一是用目标语中短语来代替源语言中的词素。这种做法相当于把原文的信息在译文中重新分布,根据语境的不同,它可能造成“冗余”或“信息加强”的效果;二是译文中常有“文体提升”现象,即:较原文而言,译文文本无论在语言还是在风格上都趋于比原文典雅、庄重。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来进行英汉翻译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词汇对比、句子结构对比、文章段落对比等方面对英汉语言进行了对比性分析。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我们要善于进行英汉语言的对比,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

一、英汉构词法对比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一些旧词的过时意味着需要人们创造出一些新的词,而新的词的产生,大抵服从语法的法则,有其规律可循。语言的这种"弃旧创新"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体现出一种规律--构词法(wordformation)。换句话说,在语言发展的早期,人们是用简洁的词汇表达生活中简单的事物和概念,在语言学中被叫做原始词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始词汇不能满足人们的表达,所以人们开始基于一定的规则来创造新的词,这种方法在语言学中就叫做构词法。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当中的词,都是语音、意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统一结合的整体;是语言当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它们新的词汇的生成大都遵循着这种规律。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英汉语在构词法上有许多相似点也有各自比较独特的地方。我们通常认为两种语言中的构词法有:缀合法(affixation),转化法(conversion),合成法(composition),缩略法(shortening)。

(一)缀合法

缀合法(Affixation)指的是由字根(roots)或者字(words)加字缀,即字首(prefixes)或者字尾(suffixes)构成新词的方法。在英语所有的构词法中,缀合法是构词能力最强的一种。英语的缀合法主要是针对派生词缀而言,其功能主要是限定词根的意思,或确定词根的方向,与词的表意有重要的联系。

1.前缀+词根

前缀通常只改变词义,不改变词性。

(1)表示否定的前缀

①dis-加在名词、形容词,动词之前。例如:disadvantage(缺点) dishonorable(不光彩的)disagree(不同意)②in-加在形容词,名词之前。例如:incorrect(不正确的),inability(无能,无力),inaccurate(不准确的)③im-加在字母m,b,p之前。例如:impossible(不顺能的),impolite (不礼貌的),impudence(厚颜无耻)④il-加在以1开头的词前。例如:illegal(非法的),illiterate(文盲的,无文化的)illogical(不合逻辑的)⑤ir-加在以r开头的词前。例如:irregular(不稳定的),irresistable(不可抵抗的),irresolvable(不能分解的,不能解决的)⑥un-加在名词,形容词,副词之前。例如: unfinished(未完成的),undoubted(无疑的), unemployment(失业)

(2)一般加在动词、形容词上表示“反,去,解,消,除,脱”的意义的前缀。例如:decentralize(分散),demodulation(解调),depolarization (去极化),defend(防御),dehydration(脱水)

(3)表示其他意义的前缀:

①re-表示“再;又;重”,re-多重读,构成双重读词。例如:rewrite重写②a-表示“的”,多构成表语形容词。例如:alone单独的,alike相像的③tele-表示“远程的”。例如:telephone电话,television电视④en-表示“使”,构成动词。例如:enlarge扩大,enable使能够⑤inter-表示“关系”。例如:Internet因特网international国际的

2.词根+后缀

后缀通常改变词性,构成意思相近的其它词性的词;少数后缀同时会改变词义。

(1)形容词性后缀:

①-al例如:nation→national民族的,国家的;nature→natural自然的②-able表示“有能力的”。例如:eat→eatable能吃的③-an/ian表示“国家的”。例如:America→American美国(人)的④-ern表示“方向的”。例如:east→eastern东方的,south→southern南方的⑤-ful例如:beauty→beautiful美丽的,care→careful小心的⑥-less表示否定。例如:care→careless粗心的, use→useless无用的

(2)动词后缀:

①-fy例如:beauty→beautify美化②-en例如:wide→widen加宽, sharp→sharpen削,loose→loosen使松散

(3)副词后缀

①-ly例如:bad→badly坏地,easy→easily容易地②-ward表示“方向”。例如:backward 向后,eastward向东

(4)名词后缀:

①-ment例如:agree→agreement协议,move→movement运动②-ness例如:happy→happiness 幸福,busy→business事务

(5)数词后缀

①-teen构成“十几”。例:five→fifteen十五②-ty构成“几十”。例:nine→ninty 九十,five→fifty 五十

与英语相比,汉语的字缀少字根多且是带独立意义的字。汉语的前缀意义虚,主要是改变词性,表示语法意义,其功能相当于英语的后缀,这是两种语言的区别。但前缀意义虚有程度的不同。有的词缀毫无意义,纯粹是为了构词。在汉语里,最简单的派生词就是一个词缀缀在一个作为词根语素的字上所构成的双字派生词,如“阿姨”“桌子”。从词缀与词根的结合情况来看,其形式为“词缀+词根”类型。

(二)转化法

转化法是指在基本词形不变的情况下,不添加任何成分(词缀),由一种词类转化为另一种词类的构词方法。英语中,以其名词的转化形式为例,英语名词有6种词类转化功能,它可转化为形容词、副词、动词、介词连词以及感叹词,其中以动词、形容词最为普遍。

1.名词→动词:Smoke out the snake.把蛇熏出来。

The cat nosed out a rat.猫闻到了有老鼠

2.动词→名词:I think your house was a very good buy. 我认为你的房子是个很好的买卖。

All our wants were satisfied.我们所有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3.形容词→动词:Shewetshershoes.他弄湿了鞋子。

4.名词→连词:while作为名词其表示“一会儿”,转换成连词就表示“当„的时候,虽然”While respected,he is not liked;他虽然受人尊敬,但是不被人喜欢。然而在汉语中,这种此类的转化不想英语中这么严格,词类的分工不够明确,相比起来,汉语更为的灵活和自由,这是汉语造句功能强的原因之一。以名词为例:

(1)名词→动词:这是我们公司的法定代表。(名词)

我代表全班同学向您致敬。(动词)

(2)名词→形容词:今天阳光真好。(名词)他是一个很阳光的人。(形容词)

(3)名词→介词:这个本真好看。(名词)

他本人已同意。(介词)

(三)合成法

合成法所形成的词汇是复合词。复合词是指那些由一个以上的词汇语素构成的词,或者由两个独立的词连接起来构成的新词。英语复合词根据在句中的成分可以分为复合名词、复合动词、复合形容词、复合介词。

1.复合名词

(1)名词+名词:news+paper-newspaper(报纸)class+room-classroom (教室)

(2)形容词+名词:black+board-blackboard(黑板)fast+food-fastfood (快餐)

(3)动词+名词:play+boy-playboy(花花公子)

2.复合动词

(1)副词+动词:back+street-back-street(小街)under+line-underline(下划线

(2)名词+动词:tooth+ache-toothache(牙痛)hair+cut-haircut(理发

本文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英汉构词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对比研究,重点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共通构词法,缀合法、合成法、转化法和缩合法进行比对。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两者属于不同的书写体系,一种是图形文字一种是字母;一种是词尾变化的而另一种不是,它们仍然在构词法上存在相似之处。派生法是英语的主要构词法,它通过在词根上添加前缀和后缀而起到构词作用,英语以形合为主;而合成法是汉语的主要构词法,不同的语素其自身的意义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来传达出新词的含义,汉语仍以意合为主。即两种语言最大的区别既是英语注重形合,汉语注重意合。对于两种语言构词法的比对和规律的掌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第二外语——英语的学习方法。(www.zuozong.com)

二、英汉词汇语义对比

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汉英词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形态学和语义学的对比之中,两者又以语义学的对比差异显得更为突出。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具有一定的形式,并表达一定的意义。中西语言在不同的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产生不同的词汇对比差异。

(一)汉英词汇总体对比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就像《英汉翻译的理论与方法》中说到“英汉词汇语义完全对应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知和人类的思维结构也大致相同,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之间也必然有相似之处,不同语言之间必然存在着语义相符关系,即它们的意义在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符,所指意义也完全一样,不会引起歧义。”这主要包括一些专有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名称。例:Asia亚洲:hydrogen氢;table桌子;moon月亮;vegetable蔬菜;hovercraft气垫船;The U. S.State Department美国国务院;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这类词汇在语义是完全对应的,一般不会给理解和翻译带来困难。

2.英汉词汇语义假对应。《外语与外语教学》中说“英汉语言中的一些词或词组从形式上看,它们相同或相象,但具体的涵义并不相同,即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这种情况被称为假对应。

(1)如有些懂点英语的中国人在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喜欢用lover一词,这使得英国人很吃惊,因为lover的涵义是情夫或情妇,而汉语中的爱人指的是丈夫(husband)或妻子(wife)。

(2)如rest room并不是汉语中的休息室。在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大商店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这是厕所的委婉说法。汉语中的休息室应译为英语中的lounge或lobby。

(3)另如Labour Day在我国指“五·一”国际劳动节,而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指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的劳动节。

(4)Drug Store并不是汉语中的药店,而是小杂货店。

3.英汉词汇语义部分对应。英汉词汇语义大部分属于部分对应,这种对应仅谈以下二种情况:

(1)汉语词汇语义>英语词汇语义。即汉语中的一个概念相当于英语中的两个或更多概念。例如:A、汉语中“风”指任何室内或室外的部分;而英语中wind指自然风、室外风;室内风有专词draught.;B、汉语中汽车可指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面包车、出租车等。但英语automobile(汽车)只指motorcar(小汽车),其余各类车辆需要分别由bus,truck,minibus及taxi等表示;C、汉语中“地毯”一词可指代英语中的carpet(覆盖整个室内地面)或rug(只覆盖部分地面);D、汉语中“国会”一词相当于英语中的Parliament(英国国会),Congress(美国国会)、Diet(日本国会)。又如:速度speed无方向性,普通用语;velocity 有方向性,多用于科技,主人master主仆关系;host宾主关系;owner所有者,借borrow 借入;lend 借出 ,穿衣wear 强调状态;put on强调动作。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时要格外注意,要明确原文词汇的语义,才能给出正确译文。

(2)汉语词汇语义<英语词汇语义。与上述情况相反,有时英语中一个词的语义比汉语词汇的语义宽得多。例:Linda’s brother married John’s siste r.这句话就很难译成汉语,因为不知道brother 是Linda的哥哥还是弟弟,sister是John姐姐还是妹妹。在英语中,称呼比较笼统,而汉语中,分类则详细具体,运用了许多称呼来指各种具体的关系。如:marriage:聚,嫁;gun:枪,炮;morning:早晨,上午。

4.英汉词汇语义的空缺对应。《对比语言学概论》中提到“由于各国的历史经济、文化、风俗等情况各不相同,每个民族都有一些特有的事物,而在语言中反映这些事物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就没有相应的对应”。这类词汇都带有本民族的民族印迹。如汉语中有个谚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三伏”和“三九”在英语中就没有对应语,这种情况一般需要填补这种空缺,即把意义表示出来:In summer keep exercising during the hottest days,in winter do the same thing during the coldest weather.如Vitamin是英国传入中国的,开始在汉语中表示为“维他命”后又根据意义表示为“维生素”。遇到这类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处理:

(1)释义:例如英语中brunch就可解释为早餐午餐并作一顿的一餐,晚早餐,早中饭。

(2)译音:例:radar雷达;coffee咖啡气功qigong;棕子:zongzi。

(3)综合:一种注释法表达不清楚时,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办法。例如:汉语中的磕头:kowtow,tokneel,touching the ground with the fore-head as a token of homage or deep respect among the Chinese.

(二)构成形态上看,汉语每个词只由一语素构成,是由几个代表不同意思的字构成的词,而英语则是由单纯的字母构成一个词,每个词还可以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示意义或语法功能的变化。

(三)词义上看,英语的词义比汉语更具灵活性,并对文章具有依赖性。比如uncle一词就可以指伯伯、叔叔、舅舅、表叔、姑父、姨夫。在翻译中就必须根据文章上下来进行选择。Words donot have meanings;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词本无义,义随人生。)[1]这正说明了英语词汇的特征。

(四)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不仅有多个意思,还表现在词类。一个词常常即能做动词又能做名词。而汉语往往不行。就像play做动词是玩、扮演,做名词是比赛,游戏;fire动词是射击、点燃,名词则是火、热情。

三、汉英词汇意义对比

由于受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不但会有独特的词汇,即便对于表达相同或者相似概念意义的才会也有会有各自不同的内涵意义。而且,内部涵盖意义的开放型、不稳定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以及语言使用的经济化趋势,导致新旧词义并存,从而产生多义。这种想象给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和跨语言的交流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加大学习者对词义掌握的难度。而且本身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习者很容易望文生义,而忽略了其内涵意义上的区别,但是,词的内涵意义在英语学习和实际交流中起到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了解和认知汉英词汇的意义十分必要。

词汇的内涵意义指某一个词组的意义的一个方面,这种意义是词在说者、听者的脑海中所形成的感情和想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或者说是超出纯概念意义的那部分意义,是相对于概念意义而言,包含各种比喻或引申义。Leech说,“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显示人们对词汇所指内容的情感和态度。社会、阶级、阶层、集团或者个人都可以给一个词附加上内涵意义。有的词汇在两种语言里褒贬不一。如pig-headed(猪脑的),在汉语中是贬义词,表示愚笨的意思,而在英美文化中,猪被看做是是很聪明的动物。词汇的意义主要区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近似。《浅谈英语和汉语的对比研究》中提到“虽然内涵意义带有很强的民族性,但由于人类认识的普遍性,对一些客观事物的本性和特征的认知是一致的,因而对这一类事物所赋予的情感和态度也是相同”。因此,这类词汇不但概念意义相同,连内涵意义也相似。例如,“像狐狸一样狡猾”,英语是as cunning as a fox;”狼子野心”,英语是as greedy as a wolf。

(二)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内涵意义的民族特性,体现了不同民族对同一概念意义词汇所赋予的不同情感和态度,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同的内涵。这种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在我们实际的应用和学习中也会起到一定的障碍。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丰富的色彩,而且人们在对其色彩的表达中也赋予其太多自身的情怀,比如:中国人喜欢红色,人们过年的时候贴红色的福字,结婚的时候穿红色的衣服,红色象征着喜庆、兴旺、成功等,而在英语,往往象征着粗俗、暴力、疾病等带有贬义。如:gointoink(亏空)、red-handed(流血的、暴动的)、red-neck(南部农民、乡巴佬)等。

(三)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空缺。由于受文化、风俗的影响,各民族赋予一些事物以特殊的意义与情感。这些意义和情感通常只适用于本民族。这种现象就形成了词汇文化含义上的空缺。如:beaver(海狸),英语有勤奋、卖力的意思。英语的eager beaver就是指为了讨好上司而卖力的人,中国因为受到地域的影响,并没有这种动物,所以,汉语对于这个词没有赋予什么内涵意义。

(四)词义无关,内涵一致。这种现场指在韩语和英语中,学习者都能找到某种表达方式,可这种表达方式自两种语言中的意象毫无关联。如“天涯何处无芳草”翻译成英语是there is other grass in the world,而地道准确的英语标语应该是there are lots of fish in the sea。两种表达方式就字面意思来说毫无关联,可内涵意义却一致。

四、汉英习语对比

(一)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文化与交际》中提到英国是一岛国,航海捕鱼是英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英语中有很大一部分习语源于航海事业或与水有关。中国在亚洲大陆上,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因此,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谚。比如:西方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to sink or swim不论成败still waters run deep大智若愚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中国挥金如土、瓜熟蒂落、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瑞雪兆丰年。

(二)民俗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在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表现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是天壤之别。众所周知,西方人尤其是英美人对狗偏爱有加,把它视做人的伴侣和爱物,习语中含有“狗”的褒义用法比比皆是。例如:topdog重要人物、luckydog幸运儿、Everydog hasitsday.凡人皆有得意。在中国,人们从心理上讨厌这种动物。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例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嘴吐不出象牙。

(三)宗教信仰的差异英美等主要以基督教为主,因此很多习语与基督教相关。例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 selves.自助者,天助之、Everymanforhimself,and Godforusall.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中国主要以佛教为主,因此很多习语与佛教相关。例如:借花献佛、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四)历史神话典故上的差异,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神话典故。例如:西方theheelof Achilles比喻一个人致命的弱点(希腊神话故事)、Judas’kiss口蜜腹箭(源于《圣经》)、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is suretoap pear.(说魔鬼,魔鬼到)(源于《圣经》)中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源于《诗经》)、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源于《论语》)、因为有这以上种种巨大的差异,接下来我们谈谈英汉翻译的一些原则与方法。在翻译的过程中,有的主张“移植”原文,即直译,不赞成“代替”、“借用”。有的主张“意译”,强调“异物归化”,不赞成“移植”。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或“动态对等”的翻译原则,强调读者反应。

五、句子结构对比

(一)不同语言的基本句子结构具有不同的扩展形式。句子的扩展指的是基本句子结构随着思维的发展而呈现的线性延伸。英汉语言具有不同的扩展方向。汉语扩展方向一般向左的,而英语的扩展方向是向右。

(二)叙述方式,汉语的叙事方式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逻辑顺序以短句的形式依次交代,句子之间没有过多的形式连接,给人层次感。而英语则利用关系词将语句进行连接,可以不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用丰富的连接手段表达时序和逻辑关系。

(三)英语多前重心,汉语多后重心。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英语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汉语则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英语和汉语的重心在句中的位置有时是不一样的,翻译的时候如果不进行调整,势必给表达造成很大的困难。

(四)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由于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英语句子往往比较长,汉语句子则常常比较短。分清这一区别之后,翻译时会理所当然地摆脱原文的束缚,争取一定的主动,要想顺利完成这种形式上的转变,关键是要做好对英语长句的结构分析,把长句按意群切分成若干个小段。

(五)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稍微细心一点的人都会发现,英语里面经常使用被动结构,而汉语里却很少使用被动结构。面对这一矛盾,我们当然不能将每一个被动结构都机械地照翻,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

(六)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英语不仅有we、you、he、they等人称代词,而且还有that、which之类的关系代词,在长而复杂的句子,为了使句子结构正确、语义清楚,同时避免表达上的重复,英语往往使用很多代词。汉语虽然也有代词,但由于结构相对松散、句子相对较短,汉语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词,使用名词往往使语义更加清楚。

(七)英语多引申,汉语多推理。如require一词在英译汉句子中经常出现。我们的感觉是,这个词明明认识,却不知道它的确切含义,或者是明确知道它不是我们已经了解的那个词义。

六、文章段落对比

英语和汉语在篇章结构方面有不少相识之处,首先篇章的表现形态灵活,可长可短,长可以是长片小说,短可以是小小的公共告示,它们都具有完整的意义和交际功能。篇章都要求内容一致,结构衔接,意义连贯,英汉篇章都具有有效的衔接手段建句子、段落连成一个整体。

语篇衔接手段大致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类。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衔接手段上的差异不是很大,相同之处多余相异之处。但在语法手段方面多有差异。照应手段在英汉语篇中有显著差别,英语有关系代词,而且使用频率很高,而汉语没有关系代词,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汉语中人称代词在对应的英语表达中可以用关系代词表示。同时汉语中代替手段使用频率很低,常常用原词来连接。而英语常用so,dothesame代替。段落时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段落从形式上看大体相同,但实际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英语一个段落中只能谈论一个主题或中心意义,换一个主题或中心意义,换一个主题或中心就必须开始新的一段。因此,一个英语段落中如果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话题,这个段落就是不规范的段落。而汉语往往是根据谈话内容来划分,一个段落可以涉及多个话题,只要每个话题之间的意义相互关联,而非互不相关就行。

在结构上,汉语文章一般是先介绍背景然后再进入主题,而英语文章则是在文章开头便直接切入主题,直接了当有里向外扩展,先表达出中心意思,由此展开,后面的意思都有前面的语句自然引出。英汉词汇差异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差异反应了各自民族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等深层次的东西,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无论多英汉语言学习者来说还是英汉语言工作者来说都是具有深层次的意义。只有通晓这两种语言词汇意义方面的差异,才能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和运用这两种语言,才能正确地、成功地进行交际交流,才能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和提高社会文化语言运动能力,从而能够真正的从本质上掌握着这两种语言。

对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试图通过比较英汉语言各自的特点,更好的学习英语,学好翻译。当我们更好的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在翻译时便能运用所学的技巧,更好的完善翻译的内容,使之更符合中国的文化,更可以避免中式英语的错误。翻译是沟通人类不同文化的桥梁。古往今来,翻译在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传承世界文明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翻译,古希腊文明就不可能融于古罗马文化;没有翻译,圣经旧不可能传遍世界;没有翻译,马列主义和西方无产阶级进步文学就不可能进入中国;没有翻译,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就难以引入我国。翻译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不断实践,发现其差异,可以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和误解,我国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规定了翻译所要求道的标准,其他翻译工作者也都有自己的翻译方法和实际做法,这些都是需要努力学习并加以发扬光大的,除了具有指导意义以外,还给了人们不断创新的精神。商务英语翻译是一门知识性极强和专业性极强的课程,它不同于传统的翻译教学。其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英语翻译自身的特点和专业性也决定其教学的特殊性。在日趋繁忙和密切的国际交流中,商务英语翻译必然成为连接国与国之间文化、经济、贸易的桥梁,商务人才特别是既掌握商务认知也会熟练运用英语的人才一直是我国的紧缺人才。由此可见英语翻译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进行英语翻译教学,也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1]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 杨丰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