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是培养青少年成才的重要阶段,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更侧重于学生理论素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靠课堂教学的途径实现的,因此,在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若要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就必须突出新课堂教学特点。高中数学课堂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高中数学课堂上强大的知识容量容易使学生产生烦躁感,降低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因此为提高高中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特色数学课堂,如何按照新一轮教学改革要求完善创新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高中数学具有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的变化。强化思维训练代替原有的强化练习题训练,大大地提高了对学生智力、能力的要求。从高中数学这门教学学科的整体情况来看,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学科特点。
(一)教学内容庞杂,知识量扩大
高中数学教材中涉及很多的知识点,且知识点较为烦琐和庞杂,进而导致数学教学工作缺乏重点,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
高中的数学教材经过几次改进,内容变得更加复杂,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跨度也加大了很多。每节课教师所讲的内容比初中多,但是因为知识点多,教师的讲解跟初中比起来不是很详细,对于学生自学能力也是一个考验。
(二)教学知识难度大,学生理解得不充分
小学和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高中数学这门学科属于难度较大的学科,很多知识点难度非常大,加之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及初中阶段没有打好数学基础,影响到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
(三)教学任务重,课时有限
高中数学的教学课时非常有限,但是实际的教学内容较多,导致教学任务非常重,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赶进度的情况,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这门学科的实际特点,积极地寻找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抽象思维要求高、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小学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例如初中学生都学习了“函数”的知识,高中教学在这个基础之上又学习了“映射”“对应”的知识,并且对于图形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这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想象能力。
二、高中数学的教学特点
(一)教学内容更注重逻辑性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中,以基础打头阵,以函数为主线,把集合、函数和映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与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数函数、简单不等式等内容组合到一起。这样,就把这些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内容放到了最前面,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语言的了解,更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在重点引出了映射与函数的概念后,又研究了几类基本初等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这种函数主线实际上体现了高等数学中运用函数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这样的刻意安排把高中数学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上,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新教材在内容的安排和处理方面更加合乎逻辑,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主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此外,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新课改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了“新标准”提出的新概念,更加强调内容新颖、自主探究、联系实际、活学活用,所有的这些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上,我们也应当紧跟新标准,科学地调适自身的教学方法,以贴合这一教学标准与教学目的。(www.zuozong.com)
(三)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的教学思想
新教材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对传统的高中数学删减了一些次要的、用处不大的而且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如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等,而幂函数大大降低了难度。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新教材考虑到了知识的主次和轻重,考虑到了在不影响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新教材加大了应用数学的力度,增加了研究学习课题和实习作业,在教给学生“有用的数学”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四)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中的图形意识
图是高中数学的生命线,无论是高中代数、立体几何还是解析几何,其内容的形成都离不开图,各种各样的数学图形成为构题、解题必不可少的元素。很多时候,一个图形可以构成一道题目,与此同时,一个准确的图形可以清晰地表达一道题目的答案,懂得看图、用图、画图则是学好数学、培养思维能力的一个关键。
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画图的意识和能力。并对每位学生的用图习惯加以指导,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清晰、干净、准确地用图,通过解图能力、构图能力的培养,大大地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活跃度。此外,图的概念可以上升为形,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包括具体的形,还包括创造出的形,比如数列的学习,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一个构形的过程去学习,将数列的学习通过一个图、形的概念去传达,必将在视觉上刺激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影响学生的推理、分析,使得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和吸收新的内容。
(五)重视概念的系统化、整体化及其层次性的把握
对有些数学概念的理解,一般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应该有计划地促使学生对其不断丰富和加深理解。一般可以通过单元复习或阶段复习的方式,使学生所学有关数学概念系统化和整体化,采用的方法可用类比启发式和归纳启发式。
例如关于“垂直”的概念的深化和系统化:
两条相交直线垂直:两直线相交所组成的角为直角时,称它们互相垂直;两条异面直线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称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线与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面与面垂直: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要对“垂直”的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认识到空间的“线、面垂直”“面面垂直”,都是在“线线垂直”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推广的;反之,这些存在于空间中的“垂直”又全都要转化为“线线垂直”来进行表示。数学概念的系统是一种多层次的复杂的结构,因此,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就应该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顺序。
(六)不能忽视师生情感交流
有些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或网上下载的课件输入电脑,然后不加选择地按程序将教学内容一点不漏地逐一展现;或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组织教学到新课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一个细节都有详尽的与画面相配套的解说和分析。至于这些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具有针对性,则无暇顾及。但其实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重视师生感情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特点,忽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就无从谈起,数学的教育性就大打折扣。
(七)要建立有效的教学方式,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策略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将问题留下让学生课后再思考、讨论,在下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将正确结论公布给学生,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
(八)敦促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应尽量用学习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学习方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地提高。不会总结的学生,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