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野》,精练含蓄,有声有色

《大野》,精练含蓄,有声有色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见有些诗作借运用口语的权利,句段泛滥,拖拖沓沓,乃不足取。这些作品又告诉我们,诗歌的精练与含蓄有关。所谓含蓄,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使读者从中发掘、联想到许多东西。我们从《大野》读到,新诗的整齐,求其大体,不一定形成“豆腐干式”。《大野》的诗,有声有色,还具有音乐性。《大野》在这方面颇多运用,成功、出色。21世纪的曙光刚展现,《大野》诞生了。

《大野》,精练含蓄,有声有色

这是《大野》在文字上的特色。篇幅小不等于容量小,更不等于主题小。诗歌不能像小说和散文那样,对事物作详尽细致的描绘,而是大胆地压缩一些事实的过程,善于从主题的要求出发,选择那些为诗人感受最深切、印象最强烈、最富有典型意义的事物来描写,力求用十分精练的笔墨点染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来。

桃花

山比云远

水比云近

一树嫣红

缀在云水之间

蝶儿结伴飞过江去

我和一棵柳树

站在江岸

八月之夜

因为风 今夜

它们醒着

一扇窗户和一颗星辰

一只小鸟和一片树林

唯有仓廪中的谷子酣睡

像大地一样沉着

村中之夜

一盏灯

穿过柳树林

一个一个的故事

亮了

又灭了

鸟儿们已经睡觉

灯光和故事

与它们无关

这些作品告诉我们,精练是艺术的表现手法,是运用最恰当的字句充分而美满地表现思想内容的功夫。古典诗歌字句少,又有比较严格的格律,所以要求诗人在安排选择字句的时候,如同高手对弈,斟酌再三才下定一个“子”儿。新诗虽然没有旧体诗那么多的限制,运用的语言和旧体诗也不相同,但在表现方法上要求精练却是一样的。精练,使语言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恰到好处:多一节就太多,少一节就太少;多一句不成,少一句又不成;多一个字不好,减一个字也不好。最后达到,调换一个字都会使诗句减色。曙白先生作诗,达此境界,很不简单。

新诗运用口语(所谓“白话”)来写作,打破旧格律的拘束,这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项胜利成果。这一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的改变,使它区别于旧体诗,能够比较自如地表达新的思想情感,读者层跟着扩大,群众性也加强了。这对于诗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运用口语(或接近口语的语句),而不流于松懈、散漫、啰唆,乃是对诗人的考验。常见有些诗作借运用口语的权利,句段泛滥,拖拖沓沓,乃不足取。(www.zuozong.com)

这些作品又告诉我们,诗歌的精练与含蓄有关。所谓含蓄,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使读者从中发掘、联想到许多东西。

对于新诗的创作,毛泽东曾提出“精炼、大体整齐、押韵”的见解。诗的整齐,被闻一多看作是“建筑的美”。古典诗歌里的格律诗,像五律七律、五言七绝句,不但音组相等,而且字数也是限定的,所以它十分整齐。我们从《大野》读到,新诗的整齐,求其大体,不一定形成“豆腐干式”。

《大野》的诗,有声有色,还具有音乐性。这似乎同诗人善于使用“排句”有关。

钟声

撞钟的人在山腰

听钟的人在山脚

时而悠远

时而凝滞

时而飘渺

时而庄严

听钟的人从钟声里

听出诸多玄机

云雾海之中

撞钟的人

似睡非睡

秋山

红叶翻飞

黄叶翻飞

褐叶翻飞

清扫山路的人

一回头

又见落叶满阶

这里,音节和谐,铿锵动人,正是诗的要素。这种效果的造成,排句、音组起着重要作用。同一韵首或韵尾的诗句,可以比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式到内容得到整合统一。《大野》在这方面颇多运用,成功、出色。

诗,是说得最好的话,无论它是被叫作优美、深邃,还是细腻。诗一定说出了别人,又是诗人自己的心里话。区别在,别人说不出来,诗人说出来,而且说得好。于是,世上就有了这么一种人,他有一个尊崇的名号:诗人。20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诗人李曙白出了第一部诗集《穿过雨季》。21世纪的曙光刚展现,《大野》诞生了。我们可以企望,这位泥土气息浑厚,又勤奋厚道敏锐的诗人,一定会有更新更好的诗集问世,以飨读者。

(原载《古今潮》2006年1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