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节 各地宋墓石刻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各地宋墓石刻的基本特征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泸州市是宋墓石刻集中发现较多的地区。武士是泸州宋墓石刻的大宗作品,通常立于墓门两侧,取材多源于宋代军士形象。基本特征为头带兜鍪或幞头,兜鍪两侧饰有凤翅,巾带飘扬,手持兵器,脚踩祥云或怪兽。泸县宋墓石刻博物馆藏扛椅男侍头部残缺,面部模糊不清,身着圆领长襦,束腰系节处两条涤带下垂,右脚重心在右,身体向后仰,肩扛椅面,双肘弯曲,托住交椅底部。花卉是泸州地区宋墓石刻独具特色的装饰题材。图3-12浅浮雕菊花[11]

第一节 各地宋墓石刻的基本特征

泸州市是宋墓石刻集中发现较多的地区。泸州地区的宋墓石刻主要收藏于泸州市博物馆、泸县宋墓石刻博物馆和合江汉棺博物馆。其中泸州市博物馆收藏497件,泸县宋墓博物馆收藏480余件。根据研究,泸州境内的宋墓石刻,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类:(1)四灵造像:青龙、白虎、朱雀玄武。(2)人物造像:男武士、女武士、侍男、侍女。(3)场景造像:飞天、戏婴、妇人启门、乐舞、器乐演奏。(4)植物图案:牡丹莲花菊花等花卉。(5)动物图案:凤凰、狮子、兔子等。(6)家具图案:桌、椅、屏风、门、窗等。(7)建筑图案:梁柱、斗拱、桥梁等。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传统的四灵。

泸州地区青龙的形制包括龙形、虎形两种。龙形青龙具传统龙的特征,头长长角,身披鳞甲,躯体修长扭曲。虎形青龙,头上长角,肢体舒展少有扭曲。

图3-1 龙形青龙(泸县宋墓博物馆藏)[1]

图3-2 虎形青龙(泸州市博物馆藏)[2]

白虎的形制有虎形、龙形两种。龙形白虎总体特征为白虎躯干修长,背生锋髭,躯干蜿蜒扭曲似龙形,四肢分布位置和提爪姿势似龙。足踏祥云,作驾云驰骋状,现存数量不多。

图3-3 龙形白虎(泸州市博物馆藏)[3]

图3-4 虎形白虎(泸州市博物馆藏)[4]

虎形白虎总体特征为躯干或粗壮,或略修长,总体成舒展状,兽类特征明显。

朱雀包括鸟形朱雀和人面鸟身朱雀。鸟形朱雀数量较少,尖喙、长足、展翅,通常以侧面出现;人面鸟身朱雀数量较多,人面,鸟身,双翅展开,尾羽展开如开屏状,多以正面出现。

图3-5 鸟形朱雀(泸州市博物馆藏)[5]

图3-6 人面鸟身朱雀(泸县宋墓博物馆藏)[6]

玄武的形制较为统一,皆是龟蛇相缠,少量龟蛇在同一画面中出现,但未纠缠在一起。

图3-7 玄武(泸州市博物馆藏)[7](www.zuozong.com)

图3-8 玄武(泸县宋墓石刻博物馆藏)[8]

古者以南为上,面南则左东右西,前南后北,与四灵相配,即有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从考古发掘看,四灵在墓中的组合通常是青龙居于墓室左壁,白虎居于墓室右壁,朱雀居于墓室南端,玄武居于墓室北端,如青龙、白虎或朱雀、玄武单独组合,仍遵左青龙右白虎,前(南)朱雀后(北)玄武的分布规律。其他地区发现的宋墓,如广安华蓥安丙墓、广元石刻宋墓、贵州桐梓夜郎坝后台窝宋墓等墓葬都呈此类分布。

武士是泸州宋墓石刻的大宗作品,通常立于墓门两侧,取材多源于宋代军士形象。基本特征为头带兜鍪或幞头,兜鍪两侧饰有凤翅,巾带飘扬,手持兵器,脚踩祥云或怪兽。武士面部多为大耳、瞠目、阔口,神态各异。

图3-9 武士

①政协泸县委员会:《泸县文史》第十五辑《泸县宋代石刻》,第39页。
②泸州市博物馆:《泸州市博物馆藏宋墓石刻精品》,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第9页。

泸县宋墓石刻博物馆藏武士头戴兜鍪,鍪顶缀缨饰,两侧有护耳,鍪下沿两侧有涤带系于颏下。武士双目微睁,表情严肃,身穿铠甲,胸甲有十字形装饰,护腰以束带扎紧。铠甲内穿圆领长袍,右手下垂略向内弯,手握剑柄,剑锋向左上斜伸,左手弯曲至腹部握住右手腕。脚穿长靴,双腿张开站立于圆雕狮子造像基座上。

侍仆是泸州地区宋墓石刻常见的雕刻题材,通常刻于墓室后壁龛和左右壁龛,题材取材于宋人“焚香”“饮酒”“览镜”“扫室”“交椅”等生活场景,“净扫一室,晨起焚香,读书于其间,兴至赋诗,客来饮酒啜茶,或弈棋为戏,藏书数百卷,手自暴之。有小园,时策杖以游,时遇秋旱,驱家僮浚井,吸水浇花,良天佳月,与兄弟邻里把酒杯同赏,过重九方见菊以泛觞,有足乐者”[9]。宋人石刻与文章互证,使我们仿佛可以触摸宋人的日常生活。

图3-10 男侍

②政协泸县委员会:《泸县文史》第十五辑《泸县宋代石刻》,第62页。
③泸州市博物馆:《泸州市博物馆藏宋墓石刻精品》,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第112页。

泸县宋墓石刻博物馆藏扛椅男侍头部残缺,面部模糊不清,身着圆领长襦,束腰系节处两条涤带下垂,右脚重心在右,身体向后仰,肩扛椅面,双肘弯曲,托住交椅底部。泸州市博物馆藏男侍,站立于半启的门扉前,头顶束发,着圆领袍,下摆开裙,下着长裤,身体微倾,目视左侧,施叉手礼。

花卉是泸州地区宋墓石刻独具特色的装饰题材。宋墓石刻中花卉品类繁多,牡丹、莲花、芙蓉水仙、月季、梅花桂花、秋葵、葡萄、松、竹等是宋墓石刻常见的植物装饰品种,多见的是牡丹、莲花、菊花。

泸州市博物馆藏插花图反映了宋人插花艺术,瓶中插有折枝莲花、牡丹、菊花,不同季节的花汇插于一瓶之中,也许在表达一年之境之意,寓意时间转轮。

图3-11 插花(泸州市博物馆藏)[10]

泸县宋墓菊花石刻构图饱满,布局严谨,雕刻典雅,菊花均为复瓣,花瓣层层叠叠,反复细密。

图3-12 浅浮雕菊花(泸县宋墓石刻博物馆藏)[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