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经过近三年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可能,研究过程中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素质都有显著提高,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它不仅有利于指导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而且有利于落实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和实施素质教育。
1.本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课题研究人员的教育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赛课积极性。据统计,我区中学数学教师参赛作品(课堂实录、教学设计、课件等)达300个,其中课堂实录获市级及以上奖达30节(含市一等奖11节)。
2.指导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提高了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教学效益。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和设备的教学效益是教育信息化重大课题,用不好就是浪费,浪费就是犯罪。
3.培养了10多名能教、善研、有较高信息技术素养的中学数学教师,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为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榜样,也为构建信息化学校的师资队伍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问题与讨论
(一)问题
1.微课程资源库建设及微课程制作质量不够
本研究就初高中数学的部分内容设计开发部分微课程,未覆盖初高中数学课程的全部知识;重视课堂模式的研究,但对各种课型以及不同环境的微课程的运用研究不够,对课前、课中、课尾、课后的微课程在内容选取编排及视频制作方面还不够。
2.案例研究不多,选取面窄,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仅选取了五个实验学校共15个教学班进行微课程教学实践,因其面窄,得出来的结论不是很全面。评价仅从定性的角度,未进行定量研究,结论缺乏说服力。
3.在微课程运用的时候,对一些问题欠考虑
由于微课程高度依赖网络和移动设备,不管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他们正处于身体与心理迅速发展阶段,对电脑、手机及网络的使用不当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如何保证学生学习有效,协调学习与健康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
4.微课程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
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教师当堂播放微课程,由于平台的局限性,社会环境和升学压力,还无法满足学生自由的观看,无法保证学生随时学习的需求,我们只在研究课、展示课和部分自习课进行了一些尝试。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我们探索了限定时间给予式的让学生学习微课程,其效时不是很好。
(二)讨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在今后的有关微课程课题的研究中,可以研究课堂模式与考试效果是否是真正的正相关,可以研究问题解决型微课程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是否有一定的联系,也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类型的微课程的应用等等。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以视频等资源为载体、以网络为媒介、交互开放的微课程将会引领的未来学习,那么对于微课程的相关研究将会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方向。比如在中国不断升温的“翻转课堂”,它就是基于微课程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参与到微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同时也吸引了很多一线数学教师的加入,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开发出更多适合中国学生的微课程,加快微课程的中国化进程。
二、结论与建议(www.zuozong.com)
(一)结论
此课题研究表明,中学数学微课程的运用有利于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本研究过程中的培训资料翔实、培训有效、问卷及分析真实可靠,课题组提炼的中学数学微课程开发的模式以及各校的中学数学微课程运用模式都具有可操作性,构建的中学数学微课程资源库具有创新性且使用便捷,设计的中学数学微课程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微课程视频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
(二)建议
1.进行微课程教学实践前,明确微课程的作用与意义
由于微课程运用时间段(课前、课中、课尾、课后)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主题的微课,使用微课程的目的和时间段不同,其内容编排处理的侧重点也不同。如课前使用,则要求微课程内容有趣且内容侧重于与授课主题直接相关,让学生觉得观看视频有意义;课中使用,则主要是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关注重点;课尾使用,则要求内容更准确,更有吸引力,且内容具有启发性,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升化。
2.精心设计任务,完善评价机制,约束学生完成课前任务
运用微课程教学前,设计一份难度适中的任务单,保证学生能完成的基础上,要学生有努力一下才能达到目标的感觉,这样学生才有收获成功的感受。同时明确评分细则,让学生按任务单上的要求完成任务,建立学生互评机制,及时准确的反馈情况,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3.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权衡微课内容的深度
课后微课程在课堂上最好再现,一方面帮助学过的同学回忆,另一方面也照顾部分课前未观看微课同学对微课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课堂教学内容与微课教学内容的应是一种递进的关系,避免两个内容的重复。
4.合众人之力,建设微课程平台
虽然 QQ、微信、邮箱、百度云等可以实现视频的发布、下载、评论等功能,但它仅仅是一个社交平台,不能实现学习跟踪、习题嵌入等功能,因此开发专门的微课程平台是很有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展望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将微课程有效的应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势所趋。开发学科“微课程”,打破传统课堂模式,使教学过程情境化、形象化、趣味化,甚至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开辟全方位立体的思维通道,加大信息的接受量,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的形成、理解能力的增强、数学能力的提高。
对教师而言,微课程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让我们的课堂“翻转”起来,这就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充满魔力和活力的窗户,让所有老师看到了一个新颖的教学世界和教学境界。
对于学生而言,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新知识学习或者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补漏,更好地身临其境,有效吸收和感受数学的符号和语言,真正受到数学思想、情感的熏陶,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促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49]
微课程是浓缩的课堂,是最精彩的瞬间的集合,是课堂浓缩的精华,是课堂上的发光点,值得尝试。对于我们一线的中学数学教师来说,如果在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又能解决数学教师身边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同时,让微课程制作成为我们教学反思的过程,在反思中,促进我们教师个人的成长,也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也是我们的教学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