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外因相互依存、转化是爱国主义教育持之以恒的条件

内外因相互依存、转化是爱国主义教育持之以恒的条件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内外因的相互转化,相互作用,才能使爱国主义思想及教育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以上,我们分析了内外因对爱国主义思想观念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作用,这为我们有的放矢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内外因相互依存、转化是爱国主义教育持之以恒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与外因相互依存、相互通过对方起作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要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不断地发展下去并赋予新的内容,就要求我们要正确把握好内外因相互依存转化的关系,并积极创造条件促成其转化。

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外部环境,不同的教育形式下,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有时是积极正确的,有时是消极片面甚至错误的。因此,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要研究大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及思想行为特点,创造条件,采取适时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促使内因的转化。我们知道,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思想形成过程中,当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思想达到一定程度时,单靠内因的作用无法形成质的飞跃,只有在适当的外部条件下才能形成质的飞跃,爱国主义思想观念才能真正建立。只有真正具有了爱国主义思想,大学生才能自觉自愿地去影响改变环境,改造社会,使更多的人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形成更利于爱国主义思想形成及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外部环境。正是内外因的相互转化,相互作用,才能使爱国主义思想及教育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

以上,我们分析了内外因对爱国主义思想观念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作用,这为我们有的放矢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第一、思想重视,弘扬主旋律

教育部门和教育者要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征,加强教育的现实性、针对性。目前,就是要组织广大学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教育学生要把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来。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强大的舆论宣传,营造一种浓郁的宣传、教育氛围,使青年大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存在。形成无形与有形的育人环境,使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接受着氛围的感染与熏陶。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要贴近客观现实(www.zuozong.com)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受到社会、高等学校的普遍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过多地考虑自身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能全面正确地分析、评价,从对社会某些方面的不满,发展到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抵触及爱国主义观念的动摇。因此,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要抓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不回避社会现实问题,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教育材料,使他们能够历史地、辩证地、发展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现状。

首先,要正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当青年学生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程和不屈不挠地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举,才能使爱国主义有坚实的根基。那种全盘否定传统的民族虚无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当然,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要剔除,这样才能使我们不断地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要客观全面辩证地认识差距。我们和世界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是客观现状。但造成目前差距有其历史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建国后,由于大政方针的偏差,使已缩小的差距又拉大了。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我们正力图减少差距,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那种因我们存在差距而认为中华民族素质差,缺乏生存能力从而丧失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完全错误的。

再次,对诸如社会分配不公,治安混乱,腐败现象蔓延,社会公德滑坡等现象也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要使同学们认识到,在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许多现象、情况是我们从未遇到的,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及心理适应能力,把一切都归咎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是片面的。同时,我们也要承认,由于我们强调了经济建设而忽视了教育,尤其是政治思想的教育,使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能同步发展,这些已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正在努力加以克服、改进。大学生作为传播精神文明的先锋更责无旁贷,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扭转、改变、制止这些消极、腐败现象。

第三、爱国主义教育要在提高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下功夫

爱国主义教育固然对受教育者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外部因素只有转化成大学生的自身动力才能取得实效。这一方面要求教育者本身要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带动学生。另一方面要求教育者要把握时代的特征及大学生的思维特点,要承认市场经济下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有其积极的一面,要引导教育学生把自我设计、自我奋斗与学生立志成才的事业心与建设祖国的远大目标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引起大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使学生容易接受、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要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进一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鼓励、支持、帮助大学生开展课外“学邓小平理论小组”、“学十六大文件小组”的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与自我教育,培养大学生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使他们把国家的荣誉当成自己的荣誉,把民族的耻辱当成自己的耻辱,成为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