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动保护法的概念及意义是什么

劳动保护法的概念及意义是什么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劳动保护法大多是强行性规范,非任意性规范。劳动保护法是对劳动者生命权和健康权的保护,必须使其具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劳动保护立法保障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减少或消除劳动过程中出现伤亡事故或者患职业病的几率,保护劳动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劳动保护法的概念及意义是什么

一、劳动保护法的概念及意义

(一)劳动保护法概述

劳动保护法是为了保证用工单位的工作环境,规范用工单位的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劳动保护法具有以下特征:

(1)保护基本性权利。劳动保护法保护的是劳动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是劳动者行使其他权利,从事其他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保护是从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开始的。

(2)偏重技术性规范。避免职业伤害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劳动保护法通过把规律规范化,技术法律化,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技术性规范强调的是客观性、稳定性、严谨性,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必须掌握技术,遵守规范,不允许主观臆断和任意变动。

(3)强行性法规为主。劳动保护法大多是强行性规范,非任意性规范。劳动保护法是对劳动者生命权和健康权的保护,必须使其具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

(4)预防性法规为主。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劳动保护法大多数是预防性规范,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健康的因素,预防职业伤害。

(二)劳动保护的意义(www.zuozong.com)

1.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现代生产带来的职业伤害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必须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防止职业伤害的发生。劳动保护立法保障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减少或消除劳动过程中出现伤亡事故或者患职业病的几率,保护劳动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2.有利于改善工作环境,促进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

劳动保护立法要求用人单位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安全权,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进一步推动用人单位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淘汰落后产能,完成生产进步和技术升级,实现企业向先进、绿色和生态产业转化,促进企业工作环境的整体改善。

(三)劳动保护的方针

劳动安全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就是要把安全放在生产的首要位置,预防为主是防患于未然,重在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安全生产法》提出: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劳动卫生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是指职业病的防治重在预防,这是基于职业病好预防,难治疗的特点提出的。防治结合是在预防的同时,对于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及时予以治疗。《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