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处黄河上游,宁夏历史的发端、发展与黄河息息相关。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也哺育了宁夏的历史文明。
宁夏的北部,在地质上原是贺兰山与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间的断层陷落带,后经黄河的冲积和贺兰山的洪积而逐渐形成平原。由于黄河在这一平原上经常蠕动、改道,因而在远古的时候,银川平原湖泊星罗棋布,沼泽遍地,不适宜于人类的繁衍和生活。只是到了3万年前,银川平原边缘地区才出现人类的活动。水洞沟文化,就是这一时期人类历史活动的代表。
按考古学的惯例,远古文化往往是以首先发现的地点来命名的。水洞沟文化,因首先在宁夏银川市东南30公里、今属灵武市的水洞沟发现而得名。水洞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的西南边缘,背靠广阔无垠的鄂尔多斯台地。早在距今3万年以前,鄂尔多斯台地茂盛的草原,聚集着许多的野生动物,诸如普氏野马、鹿、普氏羚羊、野驴、狍、牛、鸵鸟、披毛犀等,在人类生产力低下,以猎获野兽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情况下,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动物本能地从大自然中攫取食物以维持生命,而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则是会制造工具。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社会区别于狼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劳动。……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1]因此,对3万年前水洞沟文化的了解,必须以生产工具为考察的始点。自1923年水洞沟遗址被发现以来,1959年、1963年和1980年又先后对水洞沟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发掘,已发现当时人类制造工具的材料和工具达数万件之多。文化遗存之丰富,为我国其他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所少见。[2]
石器最集中地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3万年前生息在水洞沟的远古居民,从水洞沟西南面不远处的一座裸露出古老地层的山上采来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燧石等作为制造石器的原料,然后采用“锤击法”、“砸击法”、“压制法”等方法制作石器。所谓锤击法,就是手握石锤,从石块平面的边缘处打下石片。若石块表面不平整,则需先在石块上打出一个平整的台面来再进行锤击。用这种方法产生的石片,一般较长而薄。水洞沟文化的石片和石器,多采用这种方法。砸击法,就是先在地上放置一块大鹅卵石作为石砧,一只手握住放在石砧上的石块,另一只手拿石锤,用石锤直接砸击放在石砧上的石块,从石块上面打下石片。这种方法产生的石片,一般狭而薄。水洞沟文化用这种方法产生的石片也较常见。压制法,是将坚硬的木棍或骨棒的一端修整成尖,将尖端放在石核台面的边缘上,然后再用石锤敲击木棍或骨棒的另一端,通过木棍或骨棒即可从石核上打下长而薄的石片来。水洞沟文化中的一些细小石器,便是采用这种方法。
采用上述方法打下石片,只是在工具制作过程中做完了第一道工序。紧接着的第二道工序便是继续采用上述方法,对石器进行第二步的修理加工。若是要做成用于狩猎的矛头或尖状器,还需在石片的两侧缘进行修理,使石片的一端形成尖锋;若是要做成用于切割兽皮、兽肉的刮削器,也需在石片的一端或侧缘进行修理加工,以形成锋利的刃部。水洞沟文化的尖状器、背面往往有一条纵脊,两侧缘有精细的第二步修理,左右对称明显,尖端锋利。有的两侧缘的下端左右有对称的两个缺口,以便于紧紧固定在木柄上,做成狩猎用的投枪。刮削器种类繁多,除一端有圆弧形的圆头刮削器很有特色外,还有凹刃、凸刃、单凹刃、双凹刃等各种类型。
▲原始牛角化石(www.zuozong.com)
(水洞沟遗址出土)
在水洞沟文化的石器中,还有少量的小型石器。这些小型石器,大多以石英岩和燧石为原料。制法多以压制法为主。这种方法比锤击法和砸击法在技术上要进步得多,它可以按人们预想的结果制造工具,减少了在工具制造过程中人们难以预料和掌握而产生的废品。用这种方法制造的工具,以拇指盖状的刮削器、钻器、箭头最具特色。
水洞沟文化中,已经有了复合工具的产生。所谓复合工具,就是将短石片嵌入有凹槽的骨片或木柄上,以做成切割用的刀。水洞沟文化中的许多薄长石片,往往经过截短,人们有意识的使之成为“刀片”,然后将这种“刀片”嵌入另一种有凹槽的材料中,这种“刀片”,就成为锋利的“刀刃”。箭头的出现,必然意味着弓箭的使用。弓箭有较远的射程、较快的速度和较强的穿透能力,比人们追捕野兽有更大的效力,也意味着人们可以更多地猎获野兽,使经济生活得到多一些的保障。
▲水洞沟遗址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器
代表水洞沟文化的,除石器外还有人们使用的灰烬、磨石。灰烬的发现,说明当时人类已经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状态而进入了熟食阶段;磨石的发现,则说明在制造工具中一门新工艺——磨制技术已经出现,尽管还没有用到生产工具的制造上,但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大进步。此外,还有骨锥和装饰品。骨锥是用动物的肢骨制成,经过刮磨;装饰品用鸵鸟蛋皮制成,呈圆形,周边经过磨光,中间有一孔。骨锥、装饰品的发现,说明人们除了物质生活外,在精神生活方面,产生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原始的审美意识。
尽管水洞沟文化中出现了磨石、箭头、装饰品等一系列兆示着人类文化进步的特征,但是,就整体来说,生产工具仍然使用石器。凭借这些简单的工具,抗争大自然的能力仍然是很有限的。向大自然索取财富的手段主要还是狩猎。为了猎获到野兽,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达到的,因此人们还得结合成群体。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这种群体的结合,这时已发展到以一定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即已处于原始氏族的萌芽阶段。
水洞沟文化,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是华北旧石器文化“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列中的重要一环。类似水洞沟文化的遗址,在宁夏及其相邻的地区还有多处发现。主要的有中卫长流水和内蒙古乌达市的拉僧庙。这些地点均在黄河的附近,文化面貌上显示出和水洞沟的石器有很大的一致性。所以,在时代上大致相近。由此可见,在3万年前的宁夏黄河沿岸地区,已经出现了不止一处的人类活动场所。正是这些早期人类的活动,为宁夏的历史揭开了序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