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迁川工厂联合会主席委员章剑慧为请求暂免征收

迁川工厂联合会主席委员章剑慧为请求暂免征收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惟查条例第十四条内载:凡由战区迁入内地之工厂及因战事受有重大损害之营业,经查明属实者,应暂予免税。当时曾一再昭示,凡属内迁工厂,当可依法免税。谨敢披肝沥胆,将内迁工厂之困难情形及仍应准予暂免利得税之理由,为我钧部缕细陈之。此因奉令内迁,又遭敌机轰炸受损失之工厂,应请求准内迁厂商暂行继续免缴过分利得税之理由也。按其意义,竟将法律所赋予内迁工厂之免税特权,全部予以取消,诚使属会惶惑不解。

迁川工厂联合会主席委员章剑慧为请求暂免征收

窃查民国二十八年七月六日,国府修正公布《非常时期过分利得税条例》,对于各种营业之获有过分利得者,征收过分利得税。凡我全国商民,值此抗战时期,对于政府此种设施,莫不极端拥护。惟查条例第十四条内载:凡由战区迁入内地之工厂及因战事受有重大损害之营业,经查明属实者,应暂予免税。足证政府于宽筹战费之中,仍奖励物资内迁及体恤受战事损失之意,莫名钦佩。溯自七七事变以后,政府决心抗战,特简派专员主持各地工厂内迁事宜。当时曾一再昭示,凡属内迁工厂,当可依法免税。属会会员工厂本拥护最高领袖坚决抗战之决心,遵令内迁,历尽艰难,叠遭损失,满期喘息初定,得稍享免税之权利,以加强后方之生产。不意财政部直接税处乃于二十九年九月四日,以处令颁布之《修正计征利得税对于战事损失暨内迁费用处理标准》,而将法律明文所赋予及政府屡次所昭示之内迁工厂免税特权,一律予以取消,于今年三月间始在直接税第三期月报披露。属会全体会员工厂对于此种非常措置,群情惶惑,莫知所措。谨敢披肝沥胆,将内迁工厂之困难情形及仍应准予暂免利得税之理由,为我钧部缕细陈之。

一、查《非常时期过份分得税条例》,系民国二十八年七月六日,国府修正公布施行;《修正计征利得税对于战事损失暨内迁费用处理标准》,系二十九年九月四日,直接税处以处令颁布施行,则免税与取销相差一年零两月耳。在此期间,各工厂之迁移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之中,因各种财力物力之困难,营业尚未开始,遑论纯益,而政府所赋予之奖励未及享受,遽予取消,岂不令厂商失望乎。此按时间性与国府公布条例,断不能以一纸处令取消,应请求准内迁厂商暂行继续免缴过份分得税之理由也。

二、查《非常时期过分分得税条例》第十四条中所载“应暂予免税”一语而论,在政府立法当局之原意,断定决不止以一年为限,如果限定一年,则条文内应明白规定为“应予免税一年”无疑,况迁厂设建决非一年可以完成。现在直接税处只以增加税收,不顾法律明文、政府德意及各厂商之事实,遽自二十九年度起,将内迁工厂免缴利得税之权利全予取消,使内迁工厂并未捎符实惠,因而使日后待迁之厂裹足不前。此在政府方面为顾法律奖励体恤之原意及各厂商困难之事实,并政府许免税之信用,应请求准内迁厂商暂行继续免缴过份分得税之理由也。

三、查陕西地近战区,敌机时常轰炸,生产机关如西安大华纱厂,去年被炸;宝鸡申新纱厂、福新粉厂,去岁、今岁两次被遭狂炸;湖北纱布局最近连炸数次,损失数字均在数百十万不等。虽一再损失,而仍支持复工者,为国加强后方生产力量,为私则图恢复股东血本,享免税之特权。不意未受实惠,遽予取消,岂不令已复工者失望,未复工者尚敢问津乎。此因奉令内迁,又遭敌机轰炸受损失之工厂,应请求准内迁厂商暂行继续免缴过分利得税之理由也。

四、属会会员工厂奉令迁陕已近四载,有全复工者,有一部分复工者,有全未复工者。兹就已复工同一部分复工各工厂而论,如纱厂每月出品,以1/3归政府统制,余2/3,如政府需用,仍照94价收卖[买],仅可维持现状。惟面粉一项,乃军食所需,至为重要。查各工厂自复工以来,即承磨军粉,每月20天或15天不等,军粮局所发制粉费,不能维持厂费无疑。原希望自磨民粉尚可抵补,不料粉价又被统制,不准照原料成本计算出售。例如现在宝鸡小麦市价每斤合洋6角,小麦63斤制粉1袋,则成本合洋37.80元,加统税1.50元,粉袋每条2元,煤同厂费2.50元,合计成本43.80元。现统制价每袋售洋29.40元,统税在内,现售粉一袋,赔血本14.40元。长此以往,各工厂势必完全破产。此在受政府统制环境之下,各工厂应请求准内迁厂商暂行继续免缴过分利得税之理由也。

五、查直接税收于二十九年九月四日,以处令渝宜所字第598号颁布之《修正计划利得税对于战事损失暨内迁费用处理标准》,其第一条之规定云:内迁工厂于内迁后经营所获之纯益,已足弥补内迁所需必要费用时,不再免税。在免税期间内,该工厂之纯益,应全部用为弥补内迁必要费用,其已补足之最后一年,在其弥补之余额,依法课税。按其意义,竟将法律所赋予内迁工厂之免税特权,全部予以取消,诚使属会惶惑不解。谨查所得税法之规定迁移费用,原为营业上之正当开支,原应在营业收益中减除,毋庸纳税。且内迁工厂之收益,如不足以抵补其内迁费用时,自无所谓纯益,既无纯益,更何待乎免税。故果如该处理标准所云,“内迁工厂于内迁后经营所获之纯益,已足弥补内迁所需费用时,不再免税”,则所谓免税云者,岂非指依法原不应付税之开支而言乎,岂非全系口惠而实不至之计算方法乎。推直接税处之用意,以为内迁费用之作为损失,依照所得税法规而言,只能于发生费用之当年,列为收益之减除数,而不准将其未弥补之余额,移入下年。兹该处准许以内迁费用未能以当年收益全数弥补之余额移入下年,再在收益中减除,是已失内迁工厂获得些微之实惠。但此种主张,谓为计税方法上之一种通融办法,则可谓为内迁工厂赖以获得免税特权,则仍觉其牵强。因照该处所颁布之办法,使内迁工厂所能沾得之免税实益,只为当年收益不及弥补当年内迁费用之差额。上所应缴纳之税款,皇皇条例,昭示全国内迁厂商,谓可暂予免税者,兹被直接税处以一纸处令,将商等免税之权利,限制到“内迁费用为当年收益额所不能弥补之余额”,上所应缴纳之利得税款,其为数之微,亦可想见。若使内迁工厂二十八年度之收益,适足弥补其内迁费用,而无余额转作下年度收益之减除数时,则其所享之免税利益,不其等于零乎。属会等明知条例所给予内迁工厂之免税权利,决不如此其刻薄也。此在直接税处所颁办法之欠当,上言应请求钧部转财政部,将是项处理标准迅予撤销,以符立法免税原意之理由也。

六、或有谓内迁工厂与原来建设于内地之工厂,对于后方生产作同样之努力,而一则免除利得税,一则不予免除,彼此相较,显失公平。殊不知内迁工厂所犯危险、所受损失与所费成本,实远原设内地各厂所可比拟。所以其暂时免税之规定,对于原该内地各厂而言,决不能谓享受特权,有失公平。伏念属会各厂,大都来自沦陷区域,最初冒战事之炮火,拆卸机件,其不及迁移之残留部分,则完全损失在水陆运输途中。遭遇兵险,舟覆货沉,车毁货烧,又比比皆是。甚至资主、经理以及员工押运,在途遇险或染病而死,不及安抵目的地,亦不计其数。或一迁、再迁、三迁,终于片件无存者,更指不胜屈。其邀天之幸,得将人力物资运到内地者,则补充物资、购买厂地、建筑厂址,一切设备无一不以最高价格取得之。故内迁各厂之幸得成立于今日者,其所犯危险与所遭损失,实非原设内地各厂之安居乐业者可比。所以内迁工厂之得法律允许,暂免利得税者,亦所以略补其内迁时所犯之巨险与物资上、精神上所已受之损失,且略使其所费用各种设备之最高成本,得有一部分之补偿也。兹若以各厂既已迁到,而即将其迁移时所犯之危险与损失,一笔抹杀,即将政府以法律赋予之唯一优待条件,予以取消,是诚足以使已迁者痛心,未迁者裹足。此在纳税公平之原则上言之,应请求准内迁厂商准予暂行继续免缴过分利得税之理由也。(www.zuozong.com)

综以上所陈各点,足见政府对于属会各会员工厂免纳利得税之奖励办法,不应以直接税处一纸处令而遽予取消,其理由实彰彰明甚。为此具文,恳请钧部咨请财政部转令直接税处,迅将所颁《修正计征利得税对于战事损失暨内迁费用处理标准》,予以撤销或修改之,使属会各会员工厂仍得暂免利得税之权利,以恤厂艰而昭大信。曷胜迫切,待命之至。除分呈国防最高委员会、行政院、财政部外,谨呈

经济部部长翁

迁陕工厂联合会主席委员章剑慧

中华民国三十年七月二十三日

[经济部档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