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教师应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与策略,从学前儿童生活经验出发,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思考与练习1.简述不同年龄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发展的特点。案例二音乐欣赏活动“彩云追月”(大班)一、活动目标1.喜欢倾听音乐,感受乐曲优美的性质,感知乐曲表现的美。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

1.组织学前儿童初次完整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可利用图片、直观教具等多种手段帮助学前儿童感知、体验音乐作品的整体形象和情绪。由于受年龄特点、知识经验、音乐经验的限制,学前儿童在音乐欣赏中很难像成人那样仅仅通过安静的倾听方式来获得对音乐的感性体验或理性思考。因此,教师应帮助学前儿童打开多种感知通道,同时调动多种感官(视觉的、听觉的、动觉的、言语知觉的等等),让学前儿童在倾听音乐的同时还有机会用歌唱、跳舞、奏乐、倾听和朗诵文学作品、观赏或创作美术作品等活动方式参与到音乐进行的过程中去,以使学前儿童在参与中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觉,更深刻地体会他们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更强烈地感受到音乐实践过程所带来的快乐。

2.在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可有意识地让学前儿童采用比较的方法,使学前儿童对不同的音乐性质具有较深的印象,帮助学前儿童区别音乐的不同情绪、性质,同时也可帮助学前儿童对相同体裁、风格的乐曲进行归类,以达到从对个别乐曲感性上的认识,提高到某一类型乐曲的理性上的认识。例如,中大班儿童在欣赏了较多数量的进行曲、摇篮曲、舞曲的基础上,可引导他们进行比较,以掌握这三种乐曲的特点,以后儿童就会把这些知识迁移到其他新的同类音乐作品当中去,从而培养学前儿童具有独立、主动地欣赏音乐的能力。当然,对于同一首乐曲的不同部分也可进行对比欣赏,从节奏、旋律进行的特点或速度、力度上的对比来使儿童感受乐曲的细节。对发展变化较多又较长的乐曲,除了让学前儿童完整欣赏外,还可以进行分段对比欣赏以帮助儿童掌握乐曲的发展线索,感受和理解乐曲的各个细节。

3.学前儿童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可通过谈话法帮助学前儿童理解音乐作品的性质与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提问应紧密围绕作品的内容,适合儿童已有水平。另一方面,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对儿童不易辨别的地方教师还应采用简明的提示,以提醒儿童注意音乐的变化,还可以激发儿童对作品产生想象,请他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鼓励儿童之间进行相互交流。

总之,教师应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与策略,从学前儿童生活经验出发,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受到音乐美的熏陶。

思考与练习

1.简述不同年龄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发展的特点。

2.不同年龄班儿童音乐欣赏的内容有何不同?

3.设计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4.如何进行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选材?

5.根据学前儿童音乐欣赏能力发展特点选择一首音乐作品,设计一个音乐欣赏活动。

案例一

音乐欣赏活动“小水滴的仲夏夜”(中班)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ABC的结构,体验乐曲轻松欢快的旋律及有趣的情节。

2.根据音乐内容自由创编各种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能在活动中愉快进行交流。

二、活动准备

1.生活经验。

2.图片、黑板、录音机。

3.电脑课件、投影仪。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课件:美丽的夜空)

教师:“水珠宝宝们,看,天黑了,我们要睡觉了。”

(音乐起,幼儿随音乐做韵律活动。)

2.故事情节导入主题,整体欣赏音乐。

(1)教师:“哎呀,天太热了,水珠宝宝们睡不着,他们要找一个凉快的地方,你们猜他们到哪里乘凉了?”(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边放“引子”边讲述故事开头)

教师:“小水珠们跑到冰箱里凉快了。他们跑到冰箱里后,开始觉得很舒服,可是忽然他们发现自己的身体变硬了,就赶快跑了出来。”(音乐停)

(2)故事开端导入,留下悬念。(倾听与想象)

教师:“他们觉得自己身体变硬了,有劲了,会跳了,跑出来会干什么呢?请你们来听一听。”(幼儿继续听音乐)

(3)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提问幼儿所听到大致情节。

3.倾听与感受。

(1)幼儿看课件欣赏全曲。

教师:“今天,小水珠也来了,我们请它来告诉我们吧。”(教师播放课件)

(2)幼儿倾听后,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音乐里引子讲的是什么事情?小冰块是怎样跳舞的?跳呀,跳呀,小冰块怎么了?”

4.倾听与匹配。

请幼儿边听音乐,边指出相应的图片,小手做相应的动作。

5.想象与表现,幼儿分组表演。

(1)幼儿自由分配角色:

第一组:冰箱里的小水珠。

第二组:A段舞曲的小冰块。

第三组:B段舞曲的小冰块。

C段时,全体幼儿一起表演小冰块跳累了,慢慢融化了。

(2)全体幼儿分角色游戏。

(3)设立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结伴游戏一遍。

(4)幼儿选择相应的道具(纱巾、铃鼓等),完整游戏。

(5)发散幼儿思维,将幼儿对音乐和生活中的游戏活动联系起来,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合作和创造性的游戏。

教师:“小冰块跳完舞,还会玩些什么游戏呢?”(幼儿根据音乐的不同性质,玩各种不同的游戏)

6.以故事情境自然结束。

(河南省郑州市实验幼儿园 张莉供稿)

案例二

音乐欣赏活动“彩云追月”(大班)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倾听音乐,感受乐曲优美的性质,感知乐曲表现的美。

2.愿意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借助道具,在活动中体验音乐欣赏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重点

感受乐曲优美的特性,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活动难点

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大胆地用肢体动作和道具来表现乐曲。

四、活动准备

1.彩色纱巾若干,月亮道具一个。

2.图谱一张。

3.演示教具一套。

五、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二)观看教师的教具演示,倾听故事(www.zuozong.com)

1.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故事:

月亮在天上觉得有些孤单,一朵顽皮的小彩云趁着夜幕降临,飞到了天空……

2.提问:你听到故事里谁和谁在捉迷藏呢?

月亮邀请小彩云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玩过吗?

(三)与幼儿一起欣赏音乐

1.教师引导:刚才月亮和小彩云哼唱的那首优美的乐曲,就是在描绘快乐游戏的情景,名字就叫做《彩云追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欣赏后提问:听了乐曲后你有什么感觉?

2.再来听一遍音乐。

提问:在这美丽的夜晚你会想到什么、看到什么?请把你想到的美丽画面描述一下。

(四)出示图谱,再次欣赏

教师引导:顽皮的小彩云和月亮跳到了我的图谱上,请看——

1.观察图谱,再次欣赏。

教师引导幼儿听一听乐曲和图谱有什么关系?

2.欣赏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引导幼儿发现重复之处。

4.分乐句进行对比。

(五)月亮邀请幼儿来表现“彩云追月”

月亮姐姐随音乐翩翩起舞,让幼儿感受动作与音乐的美,月亮邀请幼儿加入扮演彩云。

1.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喜爱取彩色纱巾。

2.幼儿扮演小彩云,跟音乐做动作,听音乐和月亮做游戏。

3.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小结。

4.月亮要溜走了,它藏到哪儿了,“小彩云”们一起去找找吧,出发……

活动自然结束。

附:谱例

彩云追月

(河南省洛阳市96251部队幼儿园 安 静供稿)

案例三

戏曲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大班)

一、活动目标

1.欣赏豫剧,了解豫剧选段唱腔、服装及地方语言的特点,初步感受豫剧艺术的独特魅力,萌发对豫剧艺术的兴趣。

2.边欣赏边即兴表演,发展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体会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的录音及光盘。

2.幼儿看过动画片《花木兰》。

三、活动过程

1.第一遍欣赏,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看电视,看看里面演得是什么?跟咱们以前看的电视一样不—样?”(不一样、这是戏、爷爷奶奶常听)

2.第二遍欣赏,着重介绍唱腔及地方语言的特点。

教师:“谁听出来演员演唱的声音怎么样?”(大、洪亮、粗犷)

“像什么?”(大炮、石头)

“我们平时唱歌是怎样唱的?你的声音怎么样?”(轻、温柔、美,跟刚才听到的戏完全不一样)

“那再想想刚才戏里演唱时说的话怎么样?”(是河南话)“是我们河南的家乡话,听起来感觉特别的亲切。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有不同的特点,比如上海的越剧、北京的京剧。”(教师示范演唱)

“那我们学两句豫剧中的河南话好不好?”(幼儿和教师一起用河南话念唱词)

3.第三遍欣赏,观察表情动作并模仿。

教师:“他们不但唱得好,而且动作、表情、眼神也非常到位。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你感觉他做动作时的眼神怎么样?”(眼睛睁得大、很有精神、很特别)

“那他在唱打仗时的动作是怎么样的?唱纺织的动作呢?我们一起来学一下,谁能做出打仗的表情?纺织时的表情呢?”(一个英武、一个柔美)

4.教师即兴表演舞蹈“木兰从军”,在表演上和戏曲做对比。

“老师也想给小朋友表演一段,和电视中的比比,看谁跳的好?”(教师即兴表演)

5.第四遍欣赏,观察并简单介绍唱段中人物的服装特点。

“老师跳得好不好看?可是我觉得不完美,为什么呢?人家表演的时候都穿着漂亮的服装,而老师表演时没有穿这样的服装,所以我觉得没有人家表演得好看,我们看看戏曲中的服装是什么样的?”

“你们看他的头上戴的是什么?”(头盔)“干什么用的?”(保护头不让头受到伤害)

“胸前带的是什么?手腕上带的是什么?他们是干什么用的?”

“脚上穿的是什么?手里那的是什么?”

“刚才我们看到戏里有许多人物,他们的服装一样不一样?为什么?”

“因为他们每个人扮演得角色不一样,不一样的角色穿不一样的衣服。都很漂亮。”

6.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好几遍的表演,你想想他们的唱腔与歌不一样,表演动作与舞蹈动作不一样,服装更特别了,这就是我们河南的特色剧种——豫剧,因为‘豫’是我们河南的简称,所以叫豫剧。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老奶奶表演的《花木兰》选段。”

7.第五遍欣赏,结合以前看过的录像,讲述《花木兰》的故事:

“我记得前两天我们也看了一个《花木兰》的动画片,不知道和这段戏里面的故事一样不一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他们唱的词,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好不好?”

活动延伸

请幼儿扮成花木兰,边看录像边表演,激发幼儿想更多了解豫剧的愿望。

(河南省文化厅艺术幼儿园 申科 崔喜梅 任敏供稿)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豫剧刘大歌讲话理太偏《花木兰》选段

常香玉 演唱

【注释】

[1]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87~1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