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训目的
学习人体心电图描记方法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辨认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和正常值范围。
二、实训原理
ECG是由人体表面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它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三、实训对象
人。
四、实训器材
心电图机、酒精棉球。
五、实训内容和方法
1. 准备
(1)让受试者安静,舒适地平卧在检查床上,肌肉放松。
(2)接好心电图机的电源线、地线和导联线;灵敏度调节开关置于“1”;走纸速度开关置于“25 mm/s”;“记录、观察和准备”开关置于“准备”;“导联选择”开关置于“0”。开启电源开关,预热约5min,调节基线移位调节器,使描笔位于中间。
(3)将“记录、观察和准备”开关置于“观察”位,重复按“定标”按钮,1 mv标准信号应使描笔振幅为10 mm。再将开关按至“记录”位,重复按“定标”按钮,在心电图纸上描记标准信号。调节热笔温度调节器(顺时针转,则温度升高),使热笔描出线条浓淡适中。若标准信号幅值有差异,可微调增益细调电位器。然后将“记录、观察和准备”开关拨置“准备”位。
(4)在前臂屈侧腕关节上方及内踝上方安放引导电极(胸前用吸附电极)。安放电极前,先用酒精棉球将要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擦净(可以改善皮肤的导电性,使心电图曲线光滑)。
(5)按电极颜色接好导联线:红色—右手(RA);黄色—左手(LA);绿色或蓝色—左足(LL);黑色—右足(RL);白色—胸前(CH)。(www.zuozong.com)
2. 描记 将“导联选择”开关拨至某一导联(如Ⅱ导联)。稍等片刻,将“记录、观察和准备”开关拨向“观察”位。待描笔稳定后,即可拨至“记录”位,记录该导联的心电图波形。以后每次变换导联或更换胸前电极的位置,均按照上述步骤重复1次。
3. 分析
(1)辨认P波、QRS波群、T波、R-R间期、P-R间期、ST段及Q-T间期。
(2)测量Ⅱ导联中上述各波段时程。心电图的纸速一般采用25mm/s,即心电图纸上横坐标每一小格(1mm)代表0.04s。
(3)测量Ⅱ导联中各波的幅度:心电图纸上纵坐标每一小格代表0.1m V。凡向上的波形,其波幅应从基线的上缘测量至波峰的顶点。凡向下的波形,其波幅从基线的下缘测量至波谷的底点。
(4)检测心率:公式如下:
心率=60÷(P-P间期或R-R间期)次/分(beat/min)
(5)心律分析:根据P波决定基本心律,判定心律是否规则,有无期前收缩或异位节律,有无窦性心律不齐。
标准导联的模式心电图如图3-16-6所示。
图3-16-6 标准导联的模式心电图
想一想
(1)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有哪些特点?
(2)想一想心电图各波和各期的生理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