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诗集三卷 (唐)杜荀鹤撰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唐末累举进士不第,后归隐山中十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时危世乱,复还旧山。为宣州节度使田頵幕吏,颇得器重。天复三年(903),奉頵命出使大梁,与朱全忠密谋讨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值頵兵败被杀,遂留朱全忠幕。天祐元年(904),朱全忠奏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遇疾,旬日而卒。生平事迹见顾云《唐风集序》、《北梦琐言》卷四、卷六、《旧五代史》卷二四本传、《南部新书》辛、《唐诗纪事》卷六五、《唐才子传校笺》卷九。参见汤华泉《杜荀鹤生平事迹考证》(《阜阳师院学报》1986年第1期)、温公翊《杜荀鹤行实考略》(《阴山学刊》1988年第1期)。
荀鹤出身微贱,生逢乱世,长期失意落魄,备历艰辛。嗜酒,善弹琴,尚苦吟,自云“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苦吟》),为诗旨在“救物”(《自叙》),声言“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秋日山中寄李处士》),是唐末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的自觉继承者。其诗同情民瘼,揭露官匪劫掠,民不聊生;其次则多反映举场艰辛,思亲情怀之篇。长于律体,亦不为声律所缚,清新流利、流畅通俗是其长,平滑直尽、有句无篇是其短,严羽称为“杜荀鹤体”(《沧浪诗话·诗体》)。好友顾云评其诗云:“咏其雅丽清苦激越之句,能使贪吏廉,邪臣正,父慈子孝,兄良弟顺,人伦纲纪备矣。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吞贾、喻八九于胸中,曾不虿介。或情发乎中,则极思冥搜,游泳希夷,形兀枯木。五声劳于呼吸,万象悉于抉剔,信诗家之雄杰者也。”(《唐风集序》)显然推重过高。馆臣以为“诗多俗调,不称其名”(《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一)。张淏云:“荀鹤之诗溺于晚唐之习,盖韩偓、吴融之流,以方李、杜则远矣。然解道寒苦羁旅之态,往往有孟郊、贾岛之风……其他往往伤于俚俗,前辈因之为《太公家教》,正以其语多鄙近也。”(《云谷杂记》)可谓平正之论。辛文房论曰:“荀鹤苦吟,平生所志不遂,晚始成名,况丁乱世,殊多忧惋思虑之语。于一觞一咏,变俗为雅,极事物之情,足丘壑之趣,非易能及者也。”(《唐才子传》卷九)(www.zuozong.com)
杜荀鹤诗集《唐风集》,为昭宗景福元年(892)所自编,顾云序云:“(及第)次年,宁亲江表,以仆故山偕隐者,出平生所著五七言三百篇见简……仆幸得为之叙录,视其人齿尚壮,才力未尽,讴吟之兴方酣,视其继作,得如《周颂》、《鲁颂》者,广之为《唐风集》,老而益精,留次序。”(《唐风集序》)《新唐书·艺文志》未见著录。《崇文总目》卷五著录《杜荀鹤诗集》一卷,《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中》著录《杜荀鹤唐风集》十卷,记云:“有顾云序。”《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上》著录《唐风集》三卷;《遂初堂书目·别集类》著录《杜荀鹤集》,不记卷数。《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唐风集》二卷,《国史经籍志》卷五著录《杜荀鹤诗》一卷;《唐才子传》卷九云:“(顾)云撰集其诗三百余篇,为《唐风集》三卷,且序。”《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下著录《唐风集》十卷;《读书敏求记》卷四著录《杜荀鹤文集》三卷,记云:“余藏九华山人诗,是陈解元书棚本,总名《唐风集》。后得北宋本缮写,乃名《杜荀鹤文集》,而以‘唐风集,三字注于下。”《述古堂藏书目》卷二著录《杜荀鹤集》三卷,《季苍苇藏书目》、《孙氏祠堂书目内编》卷四并著录《唐风集》三卷。今传《杜荀鹤诗集》三卷,收诗三百余首,有宋蜀刻本和清康熙年间洞庭席氏琴川书屋刻《唐诗百名家全集》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宋本影印。另题《唐风集》三卷,分体编排,有明抄《唐四十四家诗》本、汲古阁刻《唐人四集》本、明末冯彦渊家抄本、清吴门寒松堂刻《唐四名家集》本、清影宋抄本,《四库全书》亦予收录;又《唐风集》,不分卷,有清初抄《百家唐诗》本。近人刘世珩采入《贵池先哲遗书·贵池唐人集》,补逸诗九首,计收诗三百一十七首,并附《松窗杂记》一卷。又《杜荀鹤诗》一卷,明万历刻《晚唐十四家诗集》本。《全唐诗》卷六九一至卷六九三编其诗为三卷,《全唐诗补遗》卷四录存其诗一首,《全唐诗逸》卷上亦收断句二联;《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三五补其诗四首六句,重录一首。
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贵池唐人集》本点校出版,题《杜荀鹤诗》,与《聂夷中诗》合一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