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戴叔伦集二卷(唐)戴叔伦撰的赏析

戴叔伦集二卷(唐)戴叔伦撰的赏析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戴叔伦集二卷(唐)戴叔伦撰戴叔伦,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叔伦少师萧颖士,为门人之冠。《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戴叔伦述稿》十卷。今传《戴叔伦集》二卷,仅存诗,有明铜活字《唐人诗集》、朱警辑《唐百家诗》、清江标影刻《唐人五十家小集》诸本。清康熙间洞庭席氏琴川书屋辑刊《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戴叔伦诗集》二卷,有补遗一卷,并编入《横山草堂丛书》第一集。

戴叔伦集二卷(唐)戴叔伦撰的赏析

戴叔伦集二卷  (唐)戴叔伦撰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郡望谯县(今安徽亳州)。肃宗至德末,避兵乱居鄱阳。登进士第。约宝应、广德中,辟度支转运盐铁使刘晏幕从事,署秘书正字,迁广文博士。代宗大历中,刘晏掌财赋,以叔伦为监察御史,充湖南转运留后。德宗建中元年(780),出为东阳令。嗣曹王李皋镇湖南、江西,辟为从事,由大理司直迁殿中侍御史。后检校祠部郎中,兼侍御史。兴元元年(784),为抚州刺史,后遇谤被代。贞元四年(788),起为容管经略使,兼御史中丞。世称“戴容州”。次年,以疾受代,卒于北返道中。生平事迹见陆长源《唐东阳令戴公去思颂》、权德舆《唐容州刺史戴公墓志铭》、梁肃《戴叔伦神道碑》、《极玄集》卷下、《新唐书》卷一四三本传、《唐国史补》卷下、《唐诗纪事》卷二九、《唐才子传校笺》卷五。参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戴叔伦的事迹系年及作品的真伪考辨》(中华书局1980年版)、蒋寅《戴叔伦生平几个问题的考证》(《文史》第28辑)、陶敏《戴叔伦抚州推问诗的真伪问题及其他》(《邵阳师专学报》1985年第2期)、熊飞《戴叔伦生平考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叔伦少师萧颖士,为门人之冠(《极玄集》卷下)。数为令牧,素负政声。工诗,有时名。其“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司空图《与极浦书》引)之语,颇为后来论诗者所称引。与郎士元、司空曙、耿img55等为诗友,与孟郊刘禹锡、李贺也有唱和。其诗多哀痛时艰、边塞述志、羁旅抒情之篇。长于五律,善点染,工刻画,有意境,多警炼之句。七古开元白、张王之先。权德舆赞云:“公早以词艺振嘉闻,中以材术商功利,终以理行敷教化。师履素王之训,周旋君子之儒,淑声休问,苾芬四畅。初抠衣于兰陵萧茂挺,以文学政事见称于萧门。文木菁华,而长于比兴,粲为采章,锵如珩璜,鼓钟于宫。”(《唐容州刺史戴公墓志铭》)徐献忠论曰:“幼公未至羽仪之节,早收兰玉之誉。修辞合节,精研太始,亦可谓难士矣。夫太始之音,词以情胜,音以调谐。幼公情旨余旷,而调颇促急,要之含气未融,心无流润,故虽工于斫炼,而寡于华要矣。”(《唐诗品》)宋育仁评云:“其源出于沈休文,选韵笙和,谐音玉节,清歌平调,亦复睦耳关神。七言古风,如月林虚籁,晴霄霞绮,自然清丽,不杂微尘。五律高言壮阔,情语婉绵,在孟襄阳、刘随州之亚。”(《三唐诗品》卷一)(www.zuozong.com)

戴叔伦集,《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戴叔伦《述稿》十卷,《崇文总目》卷一二著录《戴叔伦诗》一卷,《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中》著录《戴叔伦述稿》十卷、《外诗》一卷、《书状》一卷,记云:“集有马总序。或题曰《会录》。《唐史》但云‘师事萧颖士’,初不称其能诗,以时人少其诗骨气绵弱故也。”《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戴叔伦述稿》十卷。均已散佚。今传《戴叔伦集》二卷,仅存诗,有明铜活字《唐人诗集》、朱警辑《唐百家诗》、清江标影刻《唐人五十家小集》诸本。清康熙间洞庭席氏琴川书屋辑刊《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戴叔伦诗集》二卷,有补遗一卷,并编入《横山草堂丛书》第一集。另有《玉屏诗集》,不分卷,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抄本。《全唐诗》卷二七三、卷二七四编其诗为二卷,据蒋寅《戴叔伦作品考述》(《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4期),其中有五十九首误收宋、元、明人之作。《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一八补一首又二句,移正一首,存目四首;《全唐文》卷五一〇录存其文二篇。《全唐文再编》卷三录壁记残文二篇。

今人蒋寅撰《戴叔伦诗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出版,考辨精当,甚便学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