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岑嘉州集八卷岑参诗歌欣赏

岑嘉州集八卷岑参诗歌欣赏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岑嘉州集八卷(唐)岑参撰岑参,郡望南阳,荆州江陵人。翌年,赴嘉州刺史任,世称“岑嘉州”。生平事迹见杜確《岑嘉州诗集序》、《唐诗纪事》卷二三、《唐才子传校笺》卷三。《秘阁书目·诗辞》著录《岑参诗》四卷;《百川书志》卷一四著录《岑嘉州集》八卷。今传《岑嘉州集》八卷,宋刻有三:一为不分体本,残存四卷。首载杜確《岑嘉州诗集序》。

岑嘉州集八卷岑参诗歌欣赏

岑嘉州集八卷  (唐)岑参

岑参(715—769),郡望南阳(今属河南),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排行二十七。自云“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十五隐于嵩阳,二十献书阙下”(《感旧赋序》)。玄宗天宝三载(744),三十岁进士及第,释褐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八载(749),以右威卫录事参军入参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节度使府掌书记。十三载(754),安西节度封常清表为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肃宗至德元载(756),任伊西、北庭支度副使。二载(757),受杜甫等五人举荐,入为右补阙,改起居舍人,寻出为虢州长史。代宗宝应元年(762),以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同年,为雍王李适掌书记。广德元年(763),入朝任祠部、考功员外郎,转虞部、库部郎中。永泰元年(765),出为嘉州刺史,因蜀乱而还。大历元年(766),以职方郎中兼殿中侍御史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参其幕。翌年,赴嘉州刺史任,世称“岑嘉州”。三年(768),罢官东归,寓居成都。四年(769)冬,卒于旅舍。生平事迹见杜確《岑嘉州诗集序》、《唐诗纪事》卷二三、《唐才子传校笺》卷三。参见赖义辉撰《岑参年谱》(《岭南学报》第一卷第2期,1930年版);闻一多先生撰《岑嘉州系年考证》(《清华学报》第八卷第2期,1933年版)、《岑嘉州交游事辑》(《清华周刊》第三十九卷第8期)。

参博览史籍,尤工缀文,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集中描绘西北边疆奇异景色与民情风俗,表达爱国热忱。有立功的雄心,志壮气豪;也有刻骨的乡思,深挚凄恻。风格奇丽峻峭,富有幻想色彩,善于运用变化无端的笔触,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体验。设色如长虹映波,晚霞散绮;体势如弹丸脱手,骏马注坡,绚丽而又明快。杜確论云:“属辞尚清,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望精当矣。”(《岑嘉州诗集序》)殷璠评曰:“岑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至如‘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可谓逸矣。又‘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宜称幽致也。”(《河岳英灵集》卷上)

岑参文集八卷,由其嗣子佐公所编,杜確序之。《崇文总目》卷五、《新唐书·艺文志四》并著录《岑参集》十卷;《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上》著录《岑参集》十卷,《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上》著录《岑嘉州集》八卷,《文献通考·经籍考五八》、《宋史·艺文志七》、《国史经籍志》卷五并著录《岑参集》十卷,《文渊阁书目》卷一〇著录《岑参诗》,记云:“一部四册,阙。”《秘阁书目·诗辞》著录《岑参诗》四卷;《百川书志》卷一四著录《岑嘉州集》八卷。今传《岑嘉州集》八卷,宋刻有三:一为不分体本,残存四卷。又有以宋刻八卷本为底本的明抄本八卷本,其前四卷篇目次序与宋刻本残四卷悉同,仅卷四末误增岑羲《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诗一首。有清黄丕烈跋文一则。二为宋书棚本。首杜確序,诗依体编次,卷一至卷三为五古,卷四为七古,卷五、卷六为五律,卷七为五律、五排,卷八为七律、五绝、七绝。明有覆刊本,余尚有明仿宋刊《唐四家诗》、《唐十二家诗集》、明铜活字《唐人诗集》诸本。虽编录诗数有多寡,然皆祖宋书棚本。三为宋巾箱本,亦依体编次,虽祖本未见传,但有光绪十年(1884)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和光绪二十二年(1896)上海古香阁影印本传世。又有明正德十五年(1520)谢元良刻本,明嘉靖间刻本,以及日本宽保元年(1741)刻本,分别藏于北京、浙江和台湾,是八卷本中另一类重要刊本。(www.zuozong.com)

又《岑嘉州诗集》七卷,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六八、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一九、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二九均有著录,后者记云:“金吾初藏明刊八卷本,继得此本,反覆考核,确知此本为原本,而八卷本为重编本也。”清季振宜《季沧苇藏书目》著录一宋刊七卷本,今已佚失。现流传最广的是明正德十五年(1520)熊相济南刻本。首载杜確《岑嘉州诗集序》。分体编次,卷一五古五十七首,卷二七古四十九首,卷三五律一百七十首,卷四五言长律十二首、长短五七言一首、铭二首,卷五七律十一首,卷六五绝十七首,卷七七绝三十三首,凡诗三百九十九首、铭二首。卷后附录《文献通考》一则、边贡《刻岑诗成题其后》、熊相《岑嘉州诗集后序》。《四部丛刊初编》二次印本据以影印。又杨绍和《楹书隅录初编》卷四著录一个宋刊四卷本,和常建杜审言、皇甫冉共称四家,板式相同,均半叶十行,行十八字。记云:“《岑嘉州集》,晁、郑二家作十卷,陈氏作八卷,明正德熊相刊徐氏藏本作七卷,前有杜確序。此本四卷,不分体,首尾完具,盖宋时别行本也。”此本今亦不知其下落。今传《岑嘉州诗》四卷,明正德十五年(1520)沈恩蜀中刊本,编次与七卷本相近。沈恩跋云:“岑嘉州诗,故集凡六卷,予乃缩之为四卷。予莅蜀数月,获是集于王浚川子,甚珍之,尚惜鲁鱼亥豕,或不能无,乃参订而翻刻之。”卷一五言古诗,卷二七言古诗,卷三五言律诗、五言长律,卷四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四部丛刊初编》初次印本据以影印。另二卷本,有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张逊业《十二家唐诗》本、万历十二年(1584)、万历三十一年(1603)许自昌辑《前唐十二家诗》本、万历间郑能《前唐十二家诗》本,以及万历间汪应皋刊本。一卷本,有明杨一统辑《唐十二名家诗》本。《全唐诗》卷一九八至卷二〇一编其诗为四卷,《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一五补诗二首;《全唐文》卷三五八录存其文一篇,同书卷三八九载独孤及《招北客文》,考杜確《岑嘉州诗集序》及《文苑英华》卷三五八,实乃岑参之作。《全唐文补编》卷四二录其文三篇,中有《招北客文》。

岑参诗旧无注本,今人注本有阮廷瑜撰《岑嘉州诗校注》,台湾“国立编译馆”1980年出版;陈铁民、侯忠义撰《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出版;刘开扬撰《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年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