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子诗集一卷 (唐)释寒山撰
寒山,生卒年里均不详。早年游历四方,后隐居于台州始封县(今浙江天台)西之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与台州国清寺僧丰干、拾得相善。其生活年代,旧传台州刺史吕丘胤撰《寒山子诗集序》以为太宗贞观间人。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辨证》卷二〇考证此序为伪作,并据杜光庭《仙传拾遗》等记载,推定其应为玄宗先天至代宗大历、贞元间在世。钱学烈《寒山子年代的再考证》(《深圳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一文,进而考定其生活年代为公元725—830年,即生于开元年间,卒于宝历、大和年间,享年一百有余。生平事迹见《宋高僧传》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二七。参见王运熙、杨明《寒山子诗歌的创作年代》(《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寒山早年受儒学熏染,中慕仙炼丹,终皈依佛门。为人狂放怪诞,言语不常。好吟诗唱偈,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或村墅屋壁间。其诗多述山林幽隐之兴,或讥讽时态,或警励流俗,同情劳苦大众,抨击贪婪富贵。出入经史,驱遣佛老,通俗质朴,形象生动,“冲口而出,半是藏身,半是醒世,别为一格,无以摹拟”(胡寿芝《东目馆诗见》),影响后世者甚深。馆臣论云:“其诗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至云‘不烦郑氏笺,岂待毛公解’,又似儒生语。大抵佛语菩萨语也。今观所作,皆信手拈弄,全作禅门偈语,不可复以诗格绳之,而机趣横溢,多足资劝戒。”(《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九)(www.zuozong.com)
寒山自言其诗作“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全唐诗》卷六〇八《诗三百三首》)。宪宗元和间,道士徐灵府(一说为僧人道翘)从山林屋壁上,录得其诗三百余首,编为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对寒山子诗》七卷,系唐末禅僧本寂注释本。以上二集今皆亡佚不存。宋尤袤《遂初堂书目·别集类》著录《寒山子诗》,不记卷数;《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寒山拾得诗》一卷。今传宋刻本《寒山子诗集》一卷,藏国家图书馆,收诗凡三百一十三首,较原集“六百首”已多遗佚,而五七言杂录不分尚接近原编;此集附录丰干、拾得诗一卷,为后人所添益,《四部丛刊初编》据以影印。又日本帝国图书寮藏南宋绍定刻本补修本《寒山诗集》一卷,体例同上本,而收诗仅三百零四首,有有正书局影印本。明刊一卷本,则有永乐、正德、嘉靖、万历诸刻,均附丰干、拾得诗,分体编排,显经后人改编。明末吴明春刻本增附《国清禅寺三隐集记》一卷,《四库全书》据以采录。《全唐诗》卷八〇六编其诗为一卷,《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一四另补二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