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玄诗一卷 (唐)刘知几撰
刘知几(661—721),字子玄,本名知几,行五,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高宗永隆元年(680),弱冠举进士,授怀州获嘉县主簿。武后圣历二年(699),为定王府仓曹,预修《三教珠英》。长安二年(702),以著作郎兼修国史,寻迁左史,撰起居注。次年,预修《唐史》。四年(704),擢拜凤阁舍人,修史如故。神龙元年(705),除著作佐郎、太子中允、率更令,又预修《武后实录》。中宗景龙二年(708),再转太子中允,依旧修国史。自负史才,常慨时无知己,乃委国史于著作郎吴兢,别撰《刘氏家史》十五卷、《谱考》三卷。以修《则天实录》功,封居巢县子。睿宗景云元年(710),累迁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馆学士,仍依旧修国史,加银青光禄大夫。时玄宗在东宫,知几以名音类上名,乃改子玄。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修史如故。九年(721),长子贶为太乐令,犯事配流。知几由是贬授安州都督府别驾。无几而卒。后数年,玄宗敕河南府就家写《史通》以进,读而善之,追赠汲郡太守;寻又赠工部尚书,谥曰文。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〇二、《新唐书》卷一三二本传。参见周品瑛撰《刘知几年谱》(《东方杂志》31卷第19册,1934年版);傅振伦撰《刘知几年谱》(中华书局1963年版)。
知几学际天人,才兼文史,少与兄知柔俱以词学知名。掌知国史,首尾二十余年,多所撰述,甚为当时所称。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知几曰:“自古已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对曰:“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夫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籝,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知,所向无敌者矣。脱苟非其才,不可叨居史任。自夐古已来,能应斯目者,罕见其人。”时人以为知言。自幼及长,述作不倦,朝有论著,必居其职。预修《三教珠英》、《文馆词林》、《姓族系录》,论《孝经》非郑玄注、《老子》无河上公注,修《唐书实录》,皆行于代。(www.zuozong.com)
知几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大家,所著《史通》二十卷,论史家体例,辨别是非;述史籍源流,评古人得失。涉及历史观、史学思想、史学方法、史家修养、史书体例、修史常识以及史学源流等诸方面,几乎囊括历史学的全部问题,实为中国史学史上重要史学理论著作,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作用。黄叔琳《序》赞云:“观其议论,如老吏断狱,难更平反;如夷人嗅金,暗识高下;如神医眼照垣一方,洞见五脏症结。间有过执己见,以裁量往古,泥定体而少变通,如谓《尚书》为例不纯,史论淡薄无味之类。然其荟萃搜择,钩釽排击,上下数千年,贯穿数万卷,心细而眼明,舌长而笔辣,虽马班亦有不能自解免者,何况其余书。在文史类中,允与刘彦和之《雕龙》相匹。”《史通》成书后不久,即引起社会上的强烈反响。其后,因书不见重于时,直至南宋始有刻本。现今所见最早版本是明嘉靖十四年(1535)陆深刻本,脱讹颇多。明万历五年(1577)张之象得见宋刻本,校而刊之,较为完善,1961年中华书局影印刊行。万历三十年(1602)张思鼎“家有抄本”,又得陆深刻本,校勘删定,其书始见流行,《四部丛刊初编》据之影印。明代以后又有多种校订注释本问世。明朝有李维桢的《史通评释》、王维俭的《史通训诂》、郭孔延的《史通训释》等刊本。清朝有黄叔琳的《史通训诂补》、浦起龙的《史通通释》,吸收前人成果,最为详密。卢文弨又得钱遵王校本据以校传本《史通》,多得数百条,收于《群书拾补》。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浦起龙的《史通通释》,由王煦华校点,书末附有陈汉章的《史通补释》、杨明照的《史通通释补》和罗常培的《史通增释序》,便于检阅参考。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程千帆校笺的《史通笺记》,在历代各家旧注之外,别著《笺记》以申述,纠正诸家之未及或疏失,新义迭见,是研究《史通》不可缺少的参考书。1990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赵吕甫校注的《史通新校注》,广泛吸收已有成果,详参现存《史通》诸版本,细为校勘,并加注释、说明以疏解《史通》诸篇,是目前整理《史通》的较新成果。
刘知几文集,《旧唐书》本传载刘知几“有集三十卷”。《旧唐书·经籍志下》著录《刘子玄集》十卷,“十卷”当为“三十卷”之误;《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刘子玄集》三十卷,《通志·艺文略》、《国史经籍志》卷五并著录《刘子元集》三十卷。而《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见著录,当亡佚已久;其预撰各种史书、类书亦均不存。今传《盛唐刘子玄诗》一卷,系清康熙间刘云份所辑,编入其所刊《唐代刘氏诗集七十种》。《全唐诗》卷九四录存其诗一首,《全唐诗补编·补全唐诗》复从敦煌所出《珠英学士集》残本中,补诗三首。《全唐文》卷二七四录存其赋三篇、文九篇,《唐文拾遗》卷一七补文二篇。《全唐文补编》卷二九录其文二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