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秘监集一卷 (唐)贺知章撰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一说字维摩。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早年移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排行八。武后证圣元年(695),登进士第。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玄宗开元十年(722),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及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皆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等。后转太常少卿。十三年(725),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翌年改工部侍郎,寻徙为庆王侍读。二十六年(738),李亨立为皇太子,知章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天宝二载(743),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三载(744)正月离开京师,玄宗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九〇中及《新唐书》卷一九六本传、《全唐文》卷四四七窦皋《述书赋》、《宣和书谱·草书六》、《唐诗纪事》卷一七、《唐才子传校笺》卷三。
知章少以文词知名,性旷夷,善谈论笑谑。工书能诗,尤善草隶,神龙中与吴越文士包融、张旭、张若虚俱以文词俊秀而扬名上京,合称“吴中四士”。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杜甫有“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饮中八仙歌》)之句描摹其醉态。代表作《回乡偶书》,摹写久客之感,最为真切,情景宛然,纯乎天籁;《咏柳》赋物入妙,语意温柔,至今为人传诵。
贺知章诗文集,除《崇文总目》卷五仅著录《贺知章入道表》一卷外,唐宋以来各种载籍均无著录,至明代《徐氏红雨楼书目》卷四始著录《贺知章秘监集》一卷,又徐时栋《光绪鄞县志·艺文》著录《秘监集》一卷。今传《贺秘监集》为近人张寿镛所辑,编入张氏约园所刊《四明丛书》第一册。封题《贺秘监遗书》,内题《贺秘监集》,下端署“唐四明狂客贺知章撰,后学慈溪冯贞群、后学鄞县张寿镛同编。”次为一九三二年张氏所撰序。次目录。次《秘监集》正文,录诗二十三首,残句一;奏、记、帖、墓志等文八篇。次“外纪卷一”,辑录制、像、赞、传、逸事、著述等计四十二条。次“外纪卷二”,辑录酬赠诗四十七人五十一首;书法十七人十八则;诗话五人十三则;遗迹二十七处。次“外纪卷三”,辑录祠庙三十七处、辨异十四则。《全唐诗》卷一一二编其诗为一卷,录诗十九首,残句一;《全唐诗补编·补逸》卷五补一首,《续拾》卷一二补一首又一句,补题一则;《全唐文》卷三〇〇录存其文二篇,《唐文拾遗》卷一八又补文四篇;《唐代墓志汇编》录存墓志三篇,《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录存墓志一篇。《全唐文补编》卷三五录其文三篇。(www.zuozong.com)
今人王启兴、张虹撰《贺知章诗注》,编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唐诗小集》,与包融、张旭、张若虚诗合为一册,1986年出版。
《通志·艺文略·诗总集》著录《贺秘监归乡诗》一卷,《国史经籍志》卷五、清闻性道《康熙鄞县志·修辞考》及乾隆、咸丰、光绪《鄞县志》著录同,均未署编撰者姓名。此集亦作《贺监归乡诗集》,又作《还乡集》或《归乡诗集》,《四明丛书》第一册亦加收录。近人冯贞群加按语云:“《艺文略·诗总集》有《贺监归乡诗集》一卷,殆即《朱子语录》所称越州有石刻唐朝臣送贺知章诗,《会稽掇英集》所录是也。”是集实为北宋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卷二《贺监·古律诗》类下辑编。首录玄宗《送贺秘监归会稽序并诗》,次奉和者,依次为李適之、李林甫、嗣许王瓘、褒信郡王璆、席豫、宋鼎、郭虚己、李岩、韦斌、李慎微、韦坚、齐澣、崔璘、梁涉、王濬、王瑀、姚鹄、王铎、何千里、严都、严向、康珽、韩宗、郭慎微、于休烈、齐光乂、韦述、韩倩、杜昆吾、张绰、陆善经、胡嘉鄢、魏盈、李彦和、张博望、齐替否、卢象等三十七人。次录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次朱放《经贺秘监镜湖道士观》一首,次李白《送贺宾客归越》、《对酒忆贺监二首》、《重忆》等诗四首。此集亦有清抄本,题《贺秘监归乡诗》一卷,内容编次与《四明丛书》本同,唯末多附录三篇。据李盛铎《木犀轩藏书书录》卷四著录:“半叶八行,行十六字。不著编人。首《御制赐贺秘监归乡诗》,次李適之、李林甫等至卢象凡三十七人皆送贺秘监诗。又贺监《回乡偶书》诗二首,朱放《经镜湖道士观》诗一首,李白诗四首。末附许鼎撰《唐通和先生祖贯墓志铭》,徐铉《祖先生墓志序》。志谓祖于元和己亥(十四年·819)遇贺监授丹经。徐序则谓江夏彭汭为本郡司仓掾,以斋宿郡之延庆院,因梦得祖志。又范仲淹知越州刻徐公序于石而跋之。皆与贺监事有涉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