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代诗人杜审言的诗歌具体是怎样的

宋代诗人杜审言的诗歌具体是怎样的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季重重伤死,并亦被杀。《文献通考·经籍考五八》著录《杜审言集》十卷,又在《经籍考六九》中著录《杜必简集》一卷,下引“陈氏曰”、“杨诚斋序略曰”,可见马端临著录的十卷本,仅是据两《唐书》而来,实际见到的亦是赵氏所辑一卷本。《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杜审言诗》一卷。今宋刊《杜审言诗集》一卷,有明人朱校,收诗四十三首,现藏国家图书馆。另《杜审言诗集》三卷,收诗亦四十三首。

宋代诗人杜审言的诗歌具体是怎样的

杜审言集一卷  (唐)杜审言撰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行五。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祖父。高宗咸亨元年(670),登进士第,授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见疾。累迁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参军。又与州僚不叶,司马周季重、司户郭若讷共构成其罪,系狱,将因事杀之。既而季重等府中酣宴,审言子并,年十三,袖刃以击之。季重重伤死,并亦被杀。审言为此冤获雪,免官还洛阳。后武后召见,令审言赋诗,叹重其文,授著作郎,迁膳部员外郎。武后神龙元年(705),坐交通张易之,流峰州(今越南境内)。二年(706),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中宗景龙二年(708)卒。大学士李峤等奏请加赠,诏赠著作郎。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九〇上、《新唐书》卷二〇一本传、《唐诗纪事》卷六及《唐才子传校笺》卷一。

审言恃才傲物,放言无忌。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又尝语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诞类此。病笃,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所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雅善五言,尤工书翰。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又与较晚的沈佺期、宋之问齐名,同为新体格律诗之奠定者。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审言实为首倡。其诗内容以抒写羁旅情怀、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顾璘云:“五言律诗,贵乎沉实温丽,雅正清远。含蓄深厚,有言外之意;制作平易,无艰难之患。最不宜轻浮俗浊,则成小儿对属矣。似易而实难。又须风格峻整,音律雅浑,字字精密,乃为得体。唐初唯杜审言创造工致。”(《批点唐音》)初唐五律,“四杰”不论,陈子昂多有失粘,即沈、宋二家,亦所不免,各有数篇不合。惟审言五律格律协谐,工整平密,几篇篇合律。五言排律,“沉雄老健,开阖排荡”(施闰章《蠖斋诗话》);七言律虽未纯熟,然体格兼备,亦已启初唐门户。王世贞评云:“杜审言华藻整栗,小让沈、宋,而气度高逸,神情圆畅,自是中兴之祖,宜其矜率乃尔。”(《艺苑卮言》卷四)沈、宋以工致精致见长,审言则气魄宏伟,创意造言,不落凡近,风格实比沈、宋高。陆时雍论曰:“审言材力雄厚,复椎炼精工。诗之有眼,意欲摄长情于短韵,铸浩景于微言。其法始于宋之谢灵运,而成于梁之庾肩吾、陈之张正见诸人也。”(《唐诗镜》卷三)其状物工细,风格沉挚,影响杜甫。

杜审言集,《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并著录《杜审言集》十卷。《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上》著录《杜审言集》一卷,注云:“集有诗四十余篇而已。”《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上》著录《杜必简集》一卷。注云:“唐初沈、宋以来,律诗始盛行。然未以平侧失粘为忌。审言诗虽不多,句律极严,无一失粘者,甫之家传有自来矣。”知审言文集,宋时已佚失多矣。今传宋本为南宋赵彦清所辑,有乾道庚寅(1170)杨万里序云:“襄阳杜审言字必简,尝为吉州司户,今户曹赵君彦清,旁搜远摭,得其诗四十三首,将刻枣以传好事,且以为户厅之宝玉大弓,属余序之。”(《诚斋集》卷八二《杜必简诗集序》)意者晁公武、陈振孙二书所著录之本虽名称不同,然同出赵氏辑本。《文献通考·经籍考五八》著录《杜审言集》十卷,又在《经籍考六九》中著录《杜必简集》一卷,下引“陈氏曰”、“杨诚斋序略曰”,可见马端临著录的十卷本,仅是据两《唐书》而来,实际见到的亦是赵氏所辑一卷本。《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杜审言诗》一卷。至元代,辛文房亦云:“有集十卷,今不存,但传诗四十余篇而已。”(《唐才子传》卷六)明清以来,诸家著录之本尚有《百川书志》卷一四之《杜审言诗》三卷、《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下之《杜必简集》二卷、《天一阁见存书目》卷四之《杜审言集》三卷等,皆从赵氏辑本而来,卷数不一,收诗则同。(www.zuozong.com)

今宋刊《杜审言诗集》一卷,有明人朱校,收诗四十三首,现藏国家图书馆。明朱警辑《唐百家诗》有《杜审言集》一卷,“虽非宋元旧本,犹是明代刻手之善者,校勘亦颇精细”(赵执信《饴山文集》卷一二《题〈杜审言集〉》)。一卷本另有明杨一统《唐十二名家诗》本。又《杜审言集》二卷,按体编次,分上、下两卷,上卷五言古诗、五言律诗,凡三十首,下卷七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绝句,凡十三首。卷前有杨万里序。有明铜活字《唐人诗集》、张逊业辑《十二家唐诗》、许自昌辑《前唐十二家诗》诸本。另《杜审言诗集》三卷,收诗亦四十三首。《天一阁藏书经见录》卷下著录此本,注云:“前有乾道庚寅杨万里序,后有嘉靖戊子(1528)任庆云刻书跋,谓重刻康对山本(康本刻之关中)。嘉靖巾箱本,九行十五字,白口,一册。”此本后归傅增湘,其《藏园群书题记》卷一一著录此本,并记云:“顷赵斐云自南中收得三卷本,中版心,款式极古。诗分三卷,每卷目连正文,半叶九行,行十五字,白口,左右双栏。前有乾道庚寅杨万里序,言户曹赵君彦清得诗四十三首,将刻枣以传好事云云。末有嘉靖戊子任庆云跋,言康对山刻之关中,既官襄阳,知其诗无传云云。是康氏所翻为乾道本,此任氏本又从康刻再翻刻者也。予重其罕觏,因以许自昌本校之,而记其异字于表焉。”此本今藏国家图书馆。《全唐诗》卷六二录其诗四十三首。

今人徐定祥撰《李审言诗注》,编入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刊《唐诗小集》,1982年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