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集二卷 (唐)李世民撰
李世民(599—649),高祖李渊次子。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徙居长安(今山西西安)。隋末劝其父起兵反隋,率兵略徇西河,克之。拜右领大都督,封敦煌郡公。隋恭帝义宁元年(617),复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拜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拜太尉、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寻加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三年(620),加拜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四年(621),加号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上。八年(625),加中书令。九年(626),发动玄武门之变,袭杀其兄太子建成与弟元吉,立为太子,迫使高祖禅位。次年改元贞观。贞观二十三年(649)卒。谥曰文,庙号太宗,葬昭陵。玄宗天宝十三载(754),追尊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二、《新唐书》卷二《太宗纪》、《唐诗纪事》卷一。
太宗聪明英武,在位二十四年,任贤使能,励精图治,“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均衡。终平泰阶,谅由斯道”(《旧唐书·太宗纪》),海内升平,威及域外,史称“贞观之治”。晚年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功德稍衰。平生爱好文学,锐意经籍,先后开文学馆、弘文馆以待四方之士。自云:“以万机之暇,游息艺文”,“追踪百王之末,驰心千载之下,慷慨怀古,想彼哲人,庶以尧舜之风,荡秦汉之弊;用咸英之曲,变烂熳之音。求之人情,不为难矣!”(《帝京篇序》)为文主张文质并重,反对浮艳绮靡。何良俊神想所瞩,感慨系之曰:“夫唐当太宗草昧之初,即好篇咏,海内风动,群士响臻,是以俊彦在列,风雅盈朝。每朝章国典,锡爵宠行,节候和韶,物色妍冶,苟情有所属,事足乐咏者,则君唱于上,臣和于下。虽以一事之微,而铺张陈写,曲尽其变,猎秘搜奇,穷绮极丽,顾盼而兴风云,唾咳则成珠玉。”(《唐雅序》)代表作《帝京篇》十首,气魄雄伟,格调慷慨;藻赡精华,曲终奏雅。化陈、隋之绮靡,开初、盛之浑穆,最为杰作。《经破薛举战地》,英毅之气,勃勃行楮间。咏物写景之篇,雕章绘句,未脱六朝余习。王世贞云:“唐文皇手定中原,笼盖一世,而诗语殊无丈夫气,习使之也。‘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差强人意,然是有意之作。《帝京篇》可耳,余者不免花草点缀,可谓远逊汉武,近输曹公。”(《艺苑卮言》卷四)钟惺亦云:“太宗诗,终带陈、隋滞响,读之不能畅人。取其艳而秀者,句有余而篇不足。”(《唐诗归》卷一)徐献忠论曰:“文皇生更隋代,早事艺文,习气既闲,神标复秀,故绮发天葩,辉扬内藻,声音之本,不徒然矣。及乎大业成就,神气充扬,延揽英贤,流徽四座,其游幸之作,宫徵铿然,六朝浮靡之习,一变而唐,虽绮丽鲜错,而雅道立矣。其为一代之祖,又何疑焉?然宫体之作,世南导之雅正;而《积翠池赋》,魏徵约君以礼。因词立意,又多格心之业,其为风化之端,谅不诬矣。”(《唐诗品》)(www.zuozong.com)
唐太宗集,《旧唐书·经籍志下》著录《太宗文皇帝集》三十卷、《太宗序志》一卷、《帝范》四卷,《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太宗集》四十卷、《凌烟阁功臣赞》一卷。《崇文总目》卷五著录《唐太宗集》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别集类上》著录《唐太宗集》三卷,记云:“唐太宗皇帝本集四十卷,《馆阁书目》但有诗一卷六十九首而已。今此本第一卷赋四篇、诗六十五首,后二卷为碑、铭、书、诏之属,而讹谬颇多。世所传太宗之文见于石刻者,如《帝京篇》、《秋日效庾信体》诗、《三藏圣教序》皆不在;又《晋书》纪传论称‘制曰,者四,皆太宗御制也。今独载宣、武二纪论,而陆机、王羲之传论不预焉。宣纪论复重出,其他亦多有非太宗文者,杂厕其中,非善本也。”《郡斋读书后记·二儒家类》著录《帝范》一卷,注曰:“凡二十篇,今存者六篇。贞观末著此书,以赐高宗,且曰:‘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其末颇以汰侈自咎,以戒高宗,俾勿效己。”《文献通考·经籍考五八》著录《唐太宗集》三卷,《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唐太宗诗》一卷。以上诸集均佚失不存。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四著录《唐太宗皇帝集》二卷,明活字刊本,何梦华藏书。按云:“《天一阁书目》作一卷,明淮海朱应辰订梓,北江闻人洽序。吴郡都穆跋云:‘太常边廷实。《馆阁书目》有《文皇诗》一卷,凡六十九首,今以诗按之,正符此数。但其中《望春台》乃明皇诗,《饯中书侍郎来济》乃宋之问诗,当是后人误入,非馆阁之旧。是本前有《感应赋》、《临层台赋》、《小池赋》三篇,诗六十七首。所谓《望春台》及《饯来济》二首均不列入,正合前数,较朱应辰刻本为佳。有何元锡印、梦华馆藏书二印。’”此集今亦不可见。今传《唐太宗皇帝集》二卷,前后无序跋,卷上有赋三篇、五言杂诗二十七首,卷下五言杂诗四十首,总计诗六十七首,有明铜活字《唐人诗集》本,现藏国家图书馆。又明嘉靖间朱警辑《唐百家诗》本《唐太宗文皇帝集》,不分卷,收诗凡六十九首。《全唐诗》卷一编其诗为一卷,计九十九首,残句三;《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卷一补一首;《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一又补九首又二句。《全唐文》卷四至卷一〇编其文为七卷,《唐文拾遗》卷一辑补三十六篇。其中诏令多出臣下之手;《全唐文补编》卷二录文一卷,多诏敕之作,计五十九篇、移正一篇,《全唐文又再补》卷一录《佛遗教经施行敕》文。
今人吴云、冀宇校注《唐太宗集》,收诗九十九首、补遗四首、赋五篇、论文四十一篇、文告五十五篇、补遗二十一篇,各加题解、注释、系年,辑校较为齐备,1986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