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仪诗一卷 (唐)上官仪撰
上官仪(605?—664),字游绍,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父弘,为隋江都宫副监,大业末,为陈稜所杀。时仪幼,左右匿免,冒为沙门服,精研佛典及经史。太宗贞观元年(627),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太宗每属文,遣仪视稿,宴私未尝不预。预修《晋书》,书成,转起居郎。高宗即位,为秘书少监。龙朔二年(662),加银青光禄大夫,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永徽时,武后专权,专威福,高宗不能堪,召仪与议,仪因建议高宗废武后,为武则天所深恶。高宗麟德元年(664),许敬宗受武后指使,诬构仪与废太子梁王李忠谋大逆,下狱死,籍其家。中宗时,追赠仪为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八〇、《新唐书》卷一〇五本传、《唐诗纪事》卷六。参见日人小西甚一《文镜秘府论考》、王梦鸥《初唐诗学著述考》(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仪本以词彩自达,为太宗、高宗朝著名宫廷诗人,工于五言诗,多应制奉和之作。其诗绮错婉媚,对仗精工,辞藻华美,士大夫竞相仿效,时人称为“上官体”。又著《笔札华梁》,归纳六朝以降对仗之法,创“六对”、“八对”之说,对促进唐代律诗的形成颇有贡献。代表作《入朝洛堤步月》为早朝途中所作。“鹊飞”、“蝉噪”二句,写洛堤晓行,风景如画。格调亦雍容满足,诗句复清远而有神韵。《隋唐嘉话》卷中载:“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上官侍郎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步月徐辔,咏诗云:‘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晓,蝉噪野风秋。’音韵清响,群公望之,犹神仙焉。”刘克庄评曰:“上官仪诗律未脱徐、庾,然孤忠大节,遂与褚河南相辉映于史册。”(《后村诗话》卷四)(www.zuozong.com)
上官仪集,《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通志·艺文略》、《国史经籍志》卷五均著录《上官仪集》三十卷,又《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投壶经》一卷,《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仪与许敬宗等人所撰《芳林要览》三百卷。以上诸集,南宋后均已散佚。《全唐诗》卷四十编其诗为一卷,录诗二十首,《全唐诗逸》收二首及断句十句,《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三又辑补十二首。《全唐文》卷一五四、卷一五五录存其文二十篇;《全唐文补编》卷八录其文一篇、移正二篇、残文一篇。《唐代墓志汇编》收其《大唐故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虢国公张公(士贵)墓志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