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及步骤

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及步骤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辨认该组织或器官各层次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各结构的特点。在复习标本架或标本柜中的标本时,在观察后一定要放回原处,不要乱放。

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及步骤

一、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及步骤

(一)判定所观察的标本是什么组织或器官

运用已经学过的解剖学知识首先认出标本是何组织或器官,是哪一侧的(指成对的有明显解剖学标志能分出左右器官,如肺等)或是该组织器官的哪一部分(如心、脑、肠等的哪一部分)。辨认该组织或器官各层次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各结构的特点。

(二)判定该标本中有无病理变化(病变)

在判明是何器官组织之后,就要运用所学的该种器官组织的解剖学知识观察它有无异常,即是否病变。为避免遗漏病变和培养我们的科学作风,在观察标本时应当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描述。一般的观察程序如下:

(1)检查器官的大小、重量、形状(注意有否变形)、颜色、硬度(硬、软、韧或脆等)、光滑度(平滑或粗糙)、湿润度(湿润或干燥)、透明度、光泽度等,看有无异常。

(2)切开的实质性器官的检查顺序往往是自外向内逐一进行,即被膜→实质→腔道及血管→其他附属装置等。

(3)对空腔器官的检查顺序往往是自内向外逐一进行。如对心脏,即心腔及内容物(血)→心内膜、各瓣膜→腱索、乳头肌及肉柱→心肌→心外膜→冠状血管等。

(三)病灶(即脏器中病变部分)的观察

1. 分布及位置 在脏器的哪一部分?弥漫或局部?

2. 数目 弥散性或局灶性?单个或多个?(www.zuozong.com)

3. 大小 体积=“长×宽×高”,并以厘米(cm)为单位。但为明了起见,也常用实物之大小形容之,如粟粒大、芝麻大、绿豆大、黄豆大、花生米大、鸡蛋大、拳头大、儿头大等。

4. 形状 乳头状、菜花状、息肉状、蕈状、结节状、囊状等。

5. 颜色 红色表示病灶内含血液,黄色表示含有脂肪或类脂,绿色或黄绿色表示含有胆汁等。

6. 和周围组织关系 界限明显或模糊,有否压迫或破坏周围组织等。

(四)诊断

根据观察到的病理变化,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找出诊断依据,做出大体标本之诊断。诊断的写法是:脏器名称+病理变化,如肝淤血、肝脂肪变性等。

二、观察大体标本的注意事项

(1)固定液:学生所观察的大体标本是取自尸体或临床手术切除的活体标本,为了保存均需用一定的固定液浸泡。最常用的固定液为10﹪的甲醛固定液,是无色透明液体。由它固定后的标本,组织呈灰白色,血液呈暗黑褐色。有时为了保持标本的原来颜色而用原色标本固定液(凯氏固定液),为淡黄色透明液体。经它固定后的组织基本上保持原色不变,所以血清或富于血液的组织或病变仍为红色。在观察标本时应当注意所用的是哪种固定液。

(2)在观察标本时要注意轻拿轻放标本瓶,在拿起来观察时,应用双手托住标本瓶,以免损坏;不准倾斜、放倒或倒置,也不要振荡,以免固定液流出、混浊影响对标本的保存和观察。如有损坏立即报告。

(3)在复习标本架或标本柜中的标本时,在观察后一定要放回原处,不要乱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