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体组织切片是根据各器官系统或各种疾病有所不同

人体组织切片是根据各器官系统或各种疾病有所不同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体组织切片的观察、描述、诊断亦根据各器官系统或各种疾病而有所不同,需要在学习各章节、各疾病时逐步学习和掌握。初步全面了解整个切片的情况。如一致可能是无病变,亦可能是一致性的病变。②根据组织学或病理学判定,该组织是正常的,部分正常,部分异常,还是全部异常。对人体组织切片的观察,绝大部分内容应当是在低倍镜下进行的,肉眼及高倍镜观察只起辅助作用。

人体组织切片是根据各器官系统或各种疾病有所不同

人体组织切片的观察、描述、诊断亦根据各器官系统或各种疾病而有所不同,需要在学习各章节、各疾病时逐步学习和掌握。这里仅就观察切片的一般原则予以扼要介绍。玻片标本通常为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简称HE)染色(细胞核染成浅蓝色,胞质及胶原纤维等染成红色)。

一、肉眼观察

持所要观察的切片先用肉眼观察以下内容:

(1)判断是什么组织或器官。初步全面了解整个切片的情况。大部分切片以肉眼即可判定是什么组织或器官,如心肌、肝、脾、肾、肺、脑等。

(2) 切片的密度、颜色等是否一致。这种一致与否,不是指正常结构中不同部位上的差异,而是异常改变造成的。如一致可能是无病变,亦可能是一致性的病变。

二、低倍镜观察

用肉眼观察后,辨别出切片的正反面(有极薄的盖玻片那面向上),再放入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

1. 观察方法 实质器官一般由外(被膜层)向内,空腔器官由内向外逐层观察。观察时上下、左右移动标本,确定是何种组织,如是病变组织,观察病变发生在哪一部分(按正常组织结构成分去观察)。

2. 观察内容 包括:①判断是何组织、器官以印证肉眼判断是否正确,以便总结提高。②根据组织学或病理学判定,该组织是正常的,部分正常,部分异常,还是全部异常。③如有病变,再进一步观察、描述它是什么改变,属于哪种病变(如血液循环障碍、物质代谢障碍、炎症、肿瘤……)。

三、高倍镜观察

在利用低倍镜全面观察之后,为了进一步清楚地观察某些组织更微细的结构才能换用高倍镜观察。一般是在低倍镜下找到需要用高倍镜观察的部位之后,把该处移到低倍镜的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www.zuozong.com)

四、油镜观察

在人体组织切片观察中很少用,同时必须将要观察部分移到高倍镜视野中央后再换用油浸镜头观察,本课程的实习中不用。对人体组织切片的观察,绝大部分内容应当是在低倍镜下进行的,肉眼及高倍镜观察只起辅助作用。

五、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常犯的错误

(1)显微镜安放位置不当,有碍操作。显微镜安放不是靠前就是靠后,或位置靠右,甚至把镜筒向着自己。显微镜应安放在离桌边缘10cm,镜筒向前,操作者应明白显微镜位置稍靠左侧的道理(两眼同时睁开观察,眼不易疲劳,便于绘图)。

(2)对光顾此失彼。对光时往往忘记了反光镜的正确使用,不能根据光线的强弱来选择平面镜或凹面镜;用高倍镜进行对光,不把低倍镜位置放低;在转动转换器时,物镜没有到位,光圈也没有调节好,视野光线不均匀、明亮。

(3)不能迅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没有按简明、合理的程序操作。先使用视野宽的低倍镜,把要观察的材料放在通光孔中央,放下镜筒使物镜下端与组织玻片的距离约1cm,沿逆时针方向徐徐调节粗调节旋钮;同时左眼注视视野,直到看清物像。如果第一次标本未进入视野,那么要重新操作。在调节粗调节旋钮的同时,移动组织玻片,直到看见物像为止。在具体操作时,也可以玻片表面杂质或气泡为参照物。当杂质出现时,表明物距基本调好,再移动玻片,即可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

(4)高倍镜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由于高倍镜的工作距离小,有的学生害怕把镜头损坏,一旦用高倍镜时就把镜筒升上来,结果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换成高倍镜后就再也找不到了。因此,用高倍镜前应先换上高倍的目镜,再直接换上高倍镜,并且把光圈开大。

(5)忽视调节旋钮的使用。有的学生在使用高倍镜时,仍然调节粗调节旋钮,结果往往把物镜损坏,玻片压碎。

(6)认为倍数越大越清晰。如果目镜倍数过大,得到的放大虚像就很不清晰。因此,在低倍镜下能看清楚的物像,不必用高倍镜观察。

(7)忽视显微镜的保养。显微镜是精密的放大仪器,要爱护显微镜。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或布去擦拭镜头。使用倾斜关节时,倾斜角度不能太大。实训完毕盖上镜头盖,移去载物台上的玻片,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分开至两旁,降下镜筒,装入镜箱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