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物理》教学方案设计以及教学目标

《大学物理》教学方案设计以及教学目标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熟练掌握矢量和微积分在物理学中的表示和应用,了解物理学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科学互相渗透的关系。如讲解光学部分光程的概念、电磁学部分高斯定理的内容时可使用该法。

《大学物理》教学方案设计以及教学目标

第一部分 整体设计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对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概念和物理图像、物理学的语言、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及其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等方面在整体上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熟练掌握矢量微积分在物理学中的表示和应用,了解物理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科学互相渗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物理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素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向学生展示基本物理规律的同时,强调课程内容所包含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方法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悟物穷理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领会物理定律、物理图像的对称性,感受到物理学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三、教学设计理念

1.突破教材范围,合理结合多媒体工具和资源(如视频、flash动画等)进行讲授;

2.打破传统讲授模式,以重、难点为教学核心,围绕核心进行讲解;

3.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4.处理好与中学物理的衔接与过渡,注意避免与中学物理不必要的重复;

5.合理分析例题,注重分析解题思路及拓展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注重师生互动设计,努力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四、学生特征分析

通过对历年招生情况和学生情况的分析,知道学生来自全国多个省市,进入大学半年,已逐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学习了高等数学,有微积分基础,但还未学习高等数学中的多重积分、标量积和矢量积等;有中学物理的基础,但很多结论和规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处理简单的物理问题,但遇到复杂的运动和物理问题就无从下手;在学习能力上,该专业学生均属理科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大多数学生对物理有一定的兴趣,希望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能解决中学无法解决的问题,能解释更多的生活现象和应用,能接触更多的物理学史和物理前沿;但仍有少数同学物理基础稍差,觉得物理枯燥乏味,抱有轻微的抵触情绪。

五、备课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参考书等相关材料,思考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注意点,如何做到深入浅出、步步推进;

2.扩大阅读面,注意结合相关物理学史、知识点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科学前沿,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与好奇,乐学物理;

3.恰当运用多种多媒体资源和教学工具,如视频、图片、flash动画、演示实验等。

六、课堂教学要求

1.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

2.讲解时要富有激情,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整个教学的进程次序分明、节奏紧凑;

3.表达清晰、声音响亮、语言流畅和板书规范,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反应,适当调整授课方式和进度;

5.所布置的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高度,以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七、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于新知识点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能直接、快速、精炼地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地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如讲解光学部分光程的概念、电磁学部分高斯定理的内容时可使用该法。

2.探究法

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给出一些事例和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该法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会自发通过网络等获取更多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等厚干涉中肥皂泡为什么是彩色的时可使用该法。

3.情景演绎法

情景呈现着物理过程,体现出物理规律,以情景促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内化物理规律,提高思维能力,提高课程知识性和趣味性,彰显物理课的活力,优化组合多种媒体创设物理情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如讲授刚体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定律一课,演示实验直升机的尾桨与网络视频花样滑冰,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www.zuozong.com)

4.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进行一定的操作,从而消化、巩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被称为练习法。该法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也是对知识的梳理和加深理解的过程。教师在讲解部分章节中的例题、思考题和习题时可使用该法。

5.作图分析法

物理课程中的力学、光学、电磁学等都涉及作图,特别是对于某些复杂的问题学生难以弄懂,作图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但要注意分析图应由简到繁,逐一呈现,既可表现出分析过程,又可避免信息量过多。

6.类比法

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叫类比法。运用类比法能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的亲近感,深化了教学内容,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进行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示范。学生遇到新的概念和事物也能作类比分析,如声波的衍射与光波的衍射时。

7.对比法

对比法是指通过事物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该法能帮助学生接受新概念并加深理解,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八、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以教材为基础,配合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结合多种手段实现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媒体有不同的特点,幻灯、投影以静止的方式表现事物,让学生详细地观察放大的清晰图像或事物的细节;电影、视频则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旋律呈现出事物变化的过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能模拟逼真的现场、事物发生的进程,且动静结合,表现力强。教师可结合这些特点,优化组合多种媒体进行讲授。

除此之外,物理离不开实验,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在课堂上演示部分实验,提高课程趣味性,彰显物理课的活力。

九、学生要求

1.认真听讲,积极回应老师的问题和参与课堂讨论;

2.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课后要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文献查阅;

3.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早退,不无故旷课。

十、参考资料

1.马文蔚编.物理学(上、下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吴百诗编.大学物理(上、下册)(新版).科学出版社.2001.

3.祝之光编.物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漆安慎,杜婵英编.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姚启钧编.光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赵凯华,陈熙谋编.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2006.

7.李椿,章立源,钱尚武编.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十一、教学评价设计

1.在课堂上讲解时观察学生的反应,适当调整授课方式和进度;

2.引导学生对例题分析,从而判断学生对能力目标的掌握;

3.布置课后思考题及习题,及时批阅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4.根据本节课授课内容设计问题,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提问;

5.每章结束后,以小测验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

第二部分 《大学物理》教学方案设计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注:该教学方案作者为程宴蓓。

程宴蓓,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曾获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自然科学基础组三等奖,首届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自然科学基础组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