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E.李平静地等待着托马斯·J.杰克逊的攻击结果,时刻保持警惕。其间,他给杰斐逊·戴维斯写了一封不同寻常的信。信的内容包括他对此次战役的风险评估及万一失败后的应对之策。他写道:“如果由我全权指挥,军队粮草充足,我会更坦然自若。但我判断,北方联邦军更具兵力和地理方面的优势。”[93]当托马斯·J.杰克逊击败北方联邦军的右翼时,“约瑟夫·胡克和两名助手正坐在司令部的阳台上,享受着夏日夜晚的凉爽”[94]。直到北方联邦军第十一军团战败溃逃,他才警醒到,战争真的爆发了。
陆军部和林肯收到的消息并不详细,也不准确。吉迪恩·韦尔斯在1863年5月4日的日记中写道:“今天下午,我在陆军部见到了林肯总统。他一直来回走动,非常想了解前线的真实情况。前线传来的消息都不可靠。大家似乎都感觉到,我们的军队获胜了。但实际上,我军死伤惨重,更加激烈和可怕的战役迫在眉睫。”[95]当林肯收到电报,称大军撤到了拉帕汉诺克河北岸时,喊道:“天哪!天哪!国民会怎么说?国民会怎么说?”[96]1863年5月6日,查尔斯·萨姆纳见过“垂头丧气”的林肯后,来到吉迪恩·韦尔斯的办公室,“举起双手,惊叹道,‘败了,败了,一败涂地啊!’”[97]
由于陆军部对电报的审查非常缓慢,钱斯勒斯维尔战役的消息很久才传到北方。人们知道了战役过程后,万分沮丧。现在,许多支持战争的人都不再抱有征服南方的希望。《芝加哥论坛报》上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条严肃建议,即由林肯担任波托马克军的指挥官。令人痛心的是,北方一直没有找到一位能担大任的将军。正如文章的作者总结的,我们由衷地认为,“老亚伯”[98]可以带领我军取得胜利。“如果他做不到,还有谁能做到呢?”
然而,第一次和第二次布尔溪战役、乔治·B.麦克莱伦在里士满战败及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后,北方人内心的沮丧和创伤久久无法抹去。但钱斯勒斯维尔战役后,北方人显得没有那么沮丧了。实际上,报纸已经不再像战争初期那样,准确反映公众情绪了。大量的社论写作都是为了让读者心怀希望,但后来出版的回忆录或口口相传的往事,都在纠正当时报纸上的言论。因此,我们推论:从性质和程度方面来看,钱斯勒斯维尔战役失败后的沮丧不同于其他时期蔓延的沮丧。1862年秋天开始,商业活动日益兴盛。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开始,证券交易频繁,合法交易增多,人们将存款投资在政府债券上。此外,值得注意的一个观点是:战争促进了贸易和制造业的发展。政府是最大的买家,一项活动联系着另一项活动。虽然国家正处在困境中,大多数人选择通过正当途径赚钱,但也有一些投机倒把的行为。当钱斯勒斯维尔战役大败的消息传到纽约时,黄金价格突然上涨。一开始,铁路公司的股票很不稳定,但很快又以良好的态势上涨。政府债券一直很稳定,公众继续认购面值为五至二十美元的债券。人们不再参军入伍,因为大多数人厌倦了战争,繁荣的商业也带来了许多就业机会。就平民入伍来说,战争已经成为一种贸易活动。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城镇和各市行政区提供了入伍奖励金,鼓励人们积极参军。
【注释】
[1]《卡尔·舒尔茨的发言、书信和报告》,第1卷,第209页,第210页,第211页,第217页,第218页。—原注
[2]《查尔斯·艾略特·诺顿的书信》,第1卷,第258页。—原注
[3]1862年10月8日,佩里维尔战役爆发。—编者注
[4]《美国史》,第4卷,詹姆斯·福特·罗德斯著。《奥利弗·P.莫顿传》,第1卷,威廉·福克著。—原注
[5]《海军部长吉迪恩·韦尔斯的日记》,第1卷,第169页。—原注
[6]《乔治·米德传》,第1卷,第320页。第318页记有乔治·B.麦克莱伦的部分辩解。—原注
[7]《海军部长吉迪恩·韦尔斯的日记》,第1卷,第176页,第177页。—原注
[8]《乔治·米德传》,第1卷,第319页。—原注
[9]《乔治·米德传》,第1卷,第326页。—原注
[10]《卡尔·舒尔茨的发言、书信和报告》,第1卷,第213页。—原注
[11]《林肯的个人特质》,第255页,海伦·尼古拉著。—原注
[12]《卡尔·舒尔茨的发言、书信和报告》,第1卷,第220页。—原注
[13]1865年1月22日,威廉·T.谢尔曼在写给参议员的信中说:“我在战斗中统率十万人,行军中果断坚定,指挥得当,有口皆碑。”《威廉·T.谢尔曼将军与参议员之间的通信》,第246页。—原注
[14]《查尔斯·艾略特·诺顿的书信》,第1卷,第258页。—原注
[15]《美国内战史》,第2卷,第442页,约翰·C.罗普斯著。—原注
[16]《乔治·米德传》,第1卷,第317页。—原注
[17]《乔治·米德传》,第1卷,第330页。—原注
[18]弗吉尼亚州的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爆发于1862年12月13日。—编者注
[19]达利斯·N.库奇(Darius N.Couch),时任第二军团指挥官。—原注
[20]《乔治·米德传》,第1卷,第348页。—原注
[21]《约翰·默里·福布斯书信回忆录》,第1卷,第343页,萨拉·F.休斯著。—原注
[22]《林肯全集》,第2卷,第243页,约翰·尼古拉、约翰·海伊著。—原注
[23]《乔治·米德传》,第1卷,第327页。—原注
[24]《乔治·米德传》,第1卷,第348页。—原注
[25]1863年1月20日至1863年1月24日,安布罗斯·伯恩赛德进行了著名的“泥中行军”。大部分队伍抵达了班克斯福特附近,距弗雷德里克斯堡四至七英里。《北方联邦陆军和南方邦联陆军的官方记录》丛书一,第21卷,第1册,第752页到第755页。—编者注
[26]当时,内阁危机是联邦政府用到的一个英国政治用语。—原注
[27]《萨蒙·P.蔡斯传》,第482页,罗伯特·沃登著。—原注
[28]奥姆斯比·M.米切尔(Ormsby M.Mitchel,1810—1862),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演说家。1862年,他负责为黑人奴隶创建一套姓氏体系。1862年10月30日,因患黄热病去世。—编者注
[29]《威廉·P.费森登传》,第1卷,第240页。—原注
[30]《海军部长吉迪恩·韦尔斯的日记》,第1卷,第195页。—原注
[31]《林肯传》,第6卷,第265页,约翰·尼古拉、约翰·海伊著。—原注
[32]《海军部长吉迪恩·韦尔斯的日记》,第1卷,第196页。—原注
[33]《海军部长吉迪恩·韦尔斯的日记》,第1卷,第197页。—原注
[34]《威廉·P.费森登传》,第1卷,第247页。—原注
[35]《威廉·P.费森登传》,第1卷,第202页。—原注
[36]《林肯传》,第6卷,第271页,约翰·尼古拉、约翰·海伊著。—原注
[37]《书信与日记》,第1卷,第114页,约翰·海伊著。—原注
[38]《海军部长吉迪恩·韦尔斯的日记》,第1卷。《威廉·P.费森登传》,第1卷。《林肯传》,第6卷,约翰·尼古拉、约翰·海伊著。《美国史》,第4卷,詹姆斯·福特·罗德斯著。《书信与日记》,第1卷,约翰·海伊著。《威廉·H.苏厄德传》,第2卷,弗雷德里克·班克罗夫特著。《萨蒙·P.蔡斯传》,罗伯特·沃登著。《约翰·默里·福布斯的书信回忆录》,第1卷,萨拉·F.休斯著。—原注
[39]《威廉·P.费森登传》,第1卷,第245页。—原注
[40]《美国史》,第4卷;《讲稿》,詹姆斯·福特·罗德斯著。—原注
[41]《南北战争中的人数与损失》,第97页,托马斯·L.利弗莫尔著。—原注
[42]北方联邦军伤亡一万两千九百零六人,南方邦联军伤亡一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人。《南北战争中的人数与损失》,第97页,托马斯·L.利弗莫尔著。—原注
[43]《林肯传》,第10卷,第281页,约翰·尼古拉、约翰·海伊著。—原注
[44]《威廉·T.谢尔曼将军与参议员之间的通信》,第182页。—原注
[45]乔治·托马斯是威廉·罗斯克兰斯手下的军团高级指挥官,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副指挥官。他曾拒绝取代乔治·P.比尔,但也曾拒绝服从军衔低于自己的威廉·罗斯克兰斯。林肯调整了威廉·罗斯克兰斯的委任状,提高了其军衔后,乔治·托马斯才开始忠心服从威廉·罗斯克兰斯。—编者注
[46]该草案虽然没有征募到很多士兵,而且常被滥用,但也招募了一些志愿军。—编者注
[47]《威廉·P.费森登传》,第1卷,第264页。—原注(www.zuozong.com)
[48]《查尔斯·艾略特·诺顿的书信》,第1卷,第261页。—原注
[49]阿盖尔公爵夫人(Duchess of Argyll,1824—1878),英国女贵族,废奴主义者。—译者注
[50]林肯曾劝安布罗斯·伯恩赛德收回辞呈。随后,他下令解除了安布罗斯·伯恩赛德的职务。《北方联邦陆军和南方邦联陆军的官方记录》丛书一,第21卷,第941页,第944页,第954页,第998页,第1004页,第1009页。《作战联合委员会报告》,第1卷,第718页。—原注
[51]指酿酒的麦芽或啤酒等含酒精饮料的拟人化名称。—译者注
[52]《林肯全集》,第2卷,第252页,约翰·尼古拉、约翰·海伊著。—原注
[53]《作战联合委员会报告》,第1卷,第175页,1865年。《美国内战中的战役与领袖》,第3卷,第239页。—原注
[54]《乔治·米德传》,第1卷,第318页,第351页。—原注
[55]在安布罗斯·伯恩赛德卸任时,约翰·塞奇威克指挥第九军团。1863年1月26日,约瑟夫·胡克担任总指挥。1863年2月5日,约翰·塞奇威克被派往第六军团。—原注
[56]召集他们参加会议很容易,因为他们距华盛顿只有几小时路程。—原注
[57]1862年7月4日,约翰·塞奇威克和达利斯·N.库奇成为少将,级别高于乔治·米德。1862年11月29日,约翰·F.雷诺兹和乔治·米德成为少将,但在排名榜上,约翰·F.雷诺兹排在乔治·米德前面。—原注
[58]《乔治·米德传》,第1卷,第340页,第347页,第349页,第356页,第365页。—原注
[59]《波托马克军医疗往事》,第101页,乔纳森·莱特曼著。—原注
[60]《卡尔·舒尔茨回忆录》,第2卷,第403页。—原注
[61]《乔治·米德传》,第1卷,第362页。—原注
[62]《乔治·米德传》,第1卷,第364页。—原注
[63]《卡尔·舒尔茨回忆录》,第2卷,第408页。—原注
[64]约翰·塞奇威克率第六兵团距弗雷德里克斯堡约十一英里,约翰·F.雷诺兹率第一军团距弗雷德里克斯堡约十三英里,两军相距约二十三英里。—原注
[65]《乔治·米德传》,第1卷,第370页。—原注
[66]《钱斯勒斯维尔战役》,第130页,第236页、第237页,小约翰·比奇洛著。《乔治·米德传》,第1卷,第369页。—原注
[67]《钱斯勒斯维尔战役》,第130页,小约翰·比奇洛著。—原注
[68]《钱斯勒斯维尔战役》,第112页,小约翰·比奇洛著。—原注
[69]《美国内战纪事》,第1卷,第124页,第178页,威廉·罗斯科·利弗莫尔著。—原注
[70]《钱斯勒斯维尔战役》,第41页,小约翰·比奇洛著。—原注
[71]《卡尔·舒尔茨回忆录》,第2卷,第405页。—原注
[72]罗伯特·E.李的报告。《北方联邦陆军和南方邦联陆军的官方记录》丛书一,第25卷,第1册,第798页。—原注
[73]《托马斯·J.杰克逊与美国内战》,第2卷,512页,乔治·F.R.亨德森著。—原注
[74]《钱斯勒斯维尔战役》,第273页,小约翰·比奇洛著。—原注
[75]《钱斯勒斯维尔战役》,第275页,小约翰·比奇洛著。—原注
[76]《钱斯勒斯维尔战役》,第13页,艾伯特·C.哈姆林著。《钱斯勒斯维尔战役》,第276页,小约翰·比奇洛著。—原注
[77]《罗伯特·E.李将军传》,第247页,菲茨休·李著。—原注
[78]《钱斯勒斯维尔战役》,第276页,小约翰·比奇洛著。—原注
[79]《北方联邦陆军和南方邦联陆军的官方记录》丛书一,第25卷,第2册,第360页。—原注
[80]《北方联邦陆军和南方邦联陆军的官方记录》丛书一,第25卷,第1册,第651页。—原注
[81]《卡尔·舒尔茨回忆录》,第2卷,第416页。—原注
[82]《钱斯勒斯维尔战役》,第287页,小约翰·比奇洛著。—原注
[83]《钱斯勒斯维尔战役》,第292页,小约翰·比奇洛著。—原注
[84]《一名邦联兵的战争回忆录》,第337页,爱德华·波特·亚历山大著。—原注
[85]托马斯·J.杰克逊的手臂受了重伤,被迫截肢。1863年5月10日,他因肺炎逝世。随后,J.E.B.斯图尔特接替了他的职位。—编者注
[86]约瑟夫·胡克清醒后,指挥军队撤退。—原注
[87]《美国内战中的战役与领袖》,第3卷,第171页,达利斯·N.库奇。—原注
[88]《南北战争中的人数与损失》,第98页,托马斯·L.利弗莫尔著。—原注。为了回应约瑟夫·胡克1863年5月3日下达的命令,约翰·塞奇威克进攻了朱巴尔·厄尔利率领的南方邦联军。经过激烈战斗后,约翰·塞奇威克攻占了马里耶高地,将朱巴尔·厄尔利驱逐了出去。在萨勒姆教堂的战斗中,罗伯特·E.李派拉斐特·麦克劳斯协助朱巴尔·厄尔利,阻止约翰·塞奇威克与约瑟夫·胡克会合。约翰·塞奇威克被迫撤退。—编者注
[89]《美国史》,第4卷,第264页注释,詹姆斯·福特·罗德斯著。《乔治·米德传》,第1卷,第365页。—原注
[90]《乔治·米德传》,第1卷,第372页,第373页。—原注
[91]《“石墙”杰克逊传》,第675页,第677页,罗伯特·达布尼著。—原注
[92]《钱斯勒斯维尔战役》,第60页,艾伯特·C.哈姆林著。—原注
[93]《北方联邦陆军和南方邦联陆军的官方记录》丛书一,第25卷,第2册,第765页。—原注
[94]《钱斯勒斯维尔战役》,第301页,小约翰·比奇洛著。—原注
[95]《海军部长吉迪恩·韦尔斯的日记》,第1卷,第291页。—原注
[96]《林肯时期的华盛顿》,第58页,诺亚·布鲁克斯著。—原注
[97]《海军部长吉迪恩·韦尔斯的日记》,第1卷,第293页。—原注
[98]“老亚伯”“正直的亚伯”是林肯的昵称和外号。—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