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图》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富春山居图》为纸本,长约700厘米,高30多厘米。《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一生的代表性杰作,被历代画家、收藏家视为无上珍品。这样,《富春山居图》长卷终于“全璧”面世。黄公望的作品,流传至今的不少,除《富春山居图》外,还有《雨岩仙观图》、《天池石壁图》、《陡壑密林图》、《快雪时晴图》、《秋山幽寂图》等。

黄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图》

元代是我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高峰,代表人物是画史上称为“元四大家”的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而黄公望,乃元季四大家之冠。

黄公望(1269—1355),本姓陆名坚,富阳人。(《无声诗史》等书及潘天寿《中国画绘史》(第170页)谓黄公望为富阳人;《新元史·文苑传》、《吴群丹青志》等书及中国美术学院王伯敏教授著《中国绘画史》(第390页)均谓黄公望为常熟人)自幼过继永嘉黄氏而改姓。其养父九十始得之,有“黄公望子久矣”之语,因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他自幼聪颖过人,勤于攻读,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但黄公望生不逢时,曾充任“浙西宪吏”,因“经理田粮”事获罪,后在京师又与豪权势力不合受诬陷遭监禁。自此以后,他就不问政事,抱着“坐看鸟争林”的态度,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他曾经信奉道教,研究“九流之学”,并以“卖卜”为生。所以,他别号大痴道人、井西道人。黄公望还通音律,长词短曲,落笔即成,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到五十岁左右,他才专心从事山水画的创作。

最初,黄公望迷恋武陵(杭州风景,曾结庐于城郊赤山筲箕泉,后久住虞山,画了许多好画。据夏文彦《图绘宝鉴》载:黄“探阅虞山朝暮之变幻,四时阴雾之气运,得之于心而形于画”。晚年,他来到富春江,那是六朝文学家吴均赞美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风景胜地。他一到那里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完全沉浸在迷人的景色中。他在画论《写山水诀》中记载,每次出游,“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摹写记之”。用功勤奋,正是他所画千岩万壑“愈出愈奇”的重要因素。他呕心沥血“经营七年”,在至正七年(1347),终于完成了水墨画长卷《富春山居图》,这时他已年近八十了。

《富春山居图》为纸本,长约700厘米,高30多厘米。此图以长卷的形式,表现了富春江两岸幽邃的景色:云峰掩映,松石挺秀,丛林村舍,沙汀渔舟,在一派平淡天真之中,真实地展现了优美的江南风貌。全图以巧妙的构思,收千里于毫楮,段段有景,步步可观,读之令人神往。技法上,在湿笔披麻皴中,融入干笔皴擦,并兼用米点皴,表现出富春江两岸山峦坡岸地质松软与草木丛生的特色。笔墨极其洗练,创造了一种雅洁淡逸的风格,把山水画技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清代王原祁在《麓台题画稿》中说,此作“绝无求工求奇之意,而工处奇处斐亹(音尾,神采优美、亹亹不倦)于笔墨之外”,亦见文人画家对黄公望画艺之推崇。(www.zuozong.com)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一生的代表性杰作,被历代画家、收藏家视为无上珍品。明、清两代曾为沈周、董其昌等辗转收藏,后来到了宜兴收藏家吴之炬手中并传其子吴洪裕。吴洪裕对之珍爱有加,特意临水筑“富春轩”庋藏。但也许是太喜欢这卷名画,清顺治七年,吴洪裕临死时,竟然将这卷名画投于火中,作为殉葬品。幸亏他的侄儿吴子文以另一画轴投于火中易之,才将它抢救出来。但尽管如此,画的前面数段也已焚毁,成了千古憾事。后来,这幅画被分成两部分,前半段长50多厘米,名“剩山图”,历经辗转,由吴湖帆捐献给国家,吴曾用古铜器商彝与人换得此宝,并自称其居为“大痴富春山居图一角人家”,现已成为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半段,长630多厘米,曾经流入清宫,但乾隆皇帝不识货,竟以为它是赝品,未予重视。后来被带到了台湾,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这卷名画从此天各一方。1997年9月26日至10月5日,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历代名画复制品,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这样,《富春山居图》长卷终于“全璧”面世。尽管只是复制品,它也不失为画坛文物史上的一段佳话。

黄公望的山水画师法荆浩、关同、董源、巨然与二米(米芾、米友仁),并得到赵孟的指授,融各家之长为一体,创造出自己的艺术特色。他的山水,其格有二:一作浅绛色,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皴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这个画风,也正是黄公望有别于王、倪、吴三家的地方。黄公望的作品,流传至今的不少,除《富春山居图》外,还有《雨岩仙观图》、《天池石壁图》、《陡壑密林图》、《快雪时晴图》、《秋山幽寂图》等。他还著有画论《写山水诀》一卷,凡二十二则。每则多或十余语,少或一二语。文虽不多,凡山水树石,用笔用墨,以及皴法、着色、布置、山水画法之秘要,殆尽于是。这是他一生艺术实践的总结,明清诸大家多得力于此。子久学问人品,超绝一世。年八十六而终。

(原载《跨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200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