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军事公共外交》序言

《美国军事公共外交》序言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美国军事公共外交牵涉的军内外部门众多,本书还分析了美国国防部内部的协调、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协调,以及与其他社会行为体的协调。其次,进行原因分析,对美国军方开展军事公共外交的外界和内部原因进行分析。再次,进行模式构建,通过梳理美国军事公共外交的目标、途径、管理、协调等,力求呈现美国军事公共外交的模式。

《美国军事公共外交》序言

本书由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美国军事公共外交缘起及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书研究框架与方法,重点对本书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了厘清和界定,为本书的论述奠定基础,比较了以下概念的区别和联系:(1) 公共外交的概念;(2) 军事公共外交的概念;(3) 军事公共外交与一般公共外交的区别和联系;(4) 军事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的区别和联系;(5) 军事公共外交与军事外交的区别和联系;(6) 军事公共外交与军事宣传的区别和联系;(7) 军事公共外交与信息战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章回顾了美国军事公共外交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美国军方开展军事公共外交的原因,并论述了美国军事公共外交所依据的政策。本章首先回顾了美国军方从20世纪初开始并历经一战二战、冷战和越战时期到“9·11”事件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时期的军事公共外交实践。接着,分析了美国军方开展军事公共外交的外界原因和内部原因,包括美国面临的安全威胁、机构改革后美国新闻署的衰落、新兴信息环境引起的内外传播界限的模糊,以及美军雄厚的财力与人力资源等。然后,讨论了美国军事公共外交所依据的政策,包括克林顿时期的“接触和扩张”战略、2006年《四年防务报告战略传播执行路线图》和2011年《国家军事战略》等。

第三章结合国际关系传播学和公共外交类型研究的理论,构建了美国军事公共外交的模式。其中,重点论述了美国军事公共外交信息传播、教育和任职与关系建立三种主要途径,具体手段包括传播美国民主价值观、塑造美军形象与传播美军精神、发布权威信息并进行媒体管控、利用特定人群和新媒体进行人际传播、外国军人教育培训、与外军的军事人员交流任职、港口访问、军事援助、国际灾难救援等。由于美国军事公共外交牵涉的军内外部门众多,本书还分析了美国国防部内部的协调、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协调,以及与其他社会行为体的协调。

第四章通过美国军事公共外交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运用情况来具体说明美国军事公共外交模式的运作过程,重点论述了该模式的目标、途径和管理协调几个要素,以及三种主要途径的具体手段,包括“温和的伊斯兰之声”“指挥官应急反应项目”“人文地形系统”和“妇女接触小组”等手段,并结合事例与数据进行讨论。此外,还论述了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国防部内部协调、国防部与政府部门的协调以及与阿富汗政府、当地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等的协调过程。最后,指出了美国军事公共外交模式在阿富汗战争运用过程中暴露出的缺陷,如对受众不够了解、叙事方式不当和没有明显改善公众生活等。

第五章在总结美国军事公共外交模式和应用案例的基础上,归纳出美国军事公共外交的启示,包括关于目标制定、途径运用和管理协调的启示,例如要统筹战术和战略目标,选取适合受众的传播媒介,在教育中巧妙地传播价值观,课程增加互动且一视同仁,延长部署并长期投入和加强军事公共外交人员培训等。以期对我国开展军事公共外交能有所借鉴。

第六章为结语,总结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并对下一步研究提出设想。

本书采用“概念辨析—原因分析—模式构建—案例解析—启示呈现”的基本研究思路。首先,进行概念辨析,论文从“军事公共外交”的相关概念解析入手,对概念范畴加以科学界定,明确本书所要研究的对象范围。其次,进行原因分析,对美国军方开展军事公共外交的外界和内部原因进行分析。再次,进行模式构建,通过梳理美国军事公共外交的目标、途径、管理、协调等,力求呈现美国军事公共外交的模式。接着,进行案例解析,结合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和战后重建的军事公共外交案例,具体说明美国军事公共外交模式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运用情况。最后,提出相应的启示,在对美国军事公共外交模式和应用案例论述的基础上,总结出美国军事公共外交的若干启示。

本书主要采用以下四种研究方法。一是模式构建法。围绕“军事公共外交”这一核心,通过梳理其政策、目标、途径、管理和协调等要素,综合利用国际关系和传播学框架下的公共外交模式以及公共外交分类研究,结合美国军事公共外交的实践,归纳其运行模式,呈现美国如何通过军事公共外交影响外国军人和公众,提升军队和国家形象,并最终实现军事、外交和国防战略。(www.zuozong.com)

二是案例分析法。在论述过程中选取美国在阿富汗战争和战后重建中军事公共外交的案例,具体阐释美国军事公共外交模式的运用情况。

三是比较分析法。由于军事公共外交尚属比较新的概念,而且容易和军事外交、军事对外宣传、信息战等发生混淆,因此本书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军事公共外交与一般公共外交、军事公共外交与军事外交、军事公共外交与军事对外宣传,以及军事公共外交与信息战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比较,以求厘清概念并界定研究范围。

四是辩证分析法。在评价美国军事公共外交的效果时,既讨论其重要性和有效性,也看到其局限性和限制因素,用辩证思维的眼光看待军事公共外交的实际效果。

本书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从选题来看,本书将“军事”和“公共外交”联系起来,并选择美国这一军事公共外交实践机会比较多的国家来研究。据笔者考察,国内外学界关于军事公共外交的研究仍比较零星,还没有专门的著作出版。本书尝试通过辨析军事公共外交和一般公共外交、军事外交、军事对外宣传、信息战等的共同点和差异,比较清晰地界定军事公共外交,并尝试较系统地梳理美国军事公共外交的历程、原因、政策、目标、途径与管理协调,重点是呈现美国军事公共外交的模式,以期对当前军事公共外交研究进行有益的补充。

第二,从理论框架来看,军事公共外交由于项目众多、复杂,因此涉及国际关系、政治、外交、军事、传播、历史跨文化交际、公共关系、组织管理等,本书尝试融合这些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成果进行跨学科研究,试图厘清美国军事公共外交的脉络和架构、目标、政策、途径与管理协调,通过梳理和分析零散的资料,构建美国军事公共外交的理论架构。

第三,从实践意义来看,结合美国在阿富汗战争期间开展军事公共外交的案例和战后军事界、学术界对其所作的反思及分析,总结了美国在现代反恐战争条件下和战后重建过程中开展军事公共外交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了解美国开展军事公共外交的方式和途径。此外,由于公共外交传统上属于美国新闻署,后来是国务院等政府机构的工作领域,美国国防部和军队在执行军事公共外交时难以避免地要与这些政府机构进行合作、协调,同时也存在冲突与妥协,而且公共外交的主体不仅是政府,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跨国公司,甚至个人,美国国防部和军队在开展公共外交时也必然与他们发生联系,这涉及另一重要的领域,即跨部门合作。总之,本书通过研究美国军事公共外交,以期对我军更好地运用公共外交来提升军事软实力和实现国家安全目标提供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