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教学技术的概念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无论什么性质的课堂教学,也不管对它有多么复杂的理论解释,本质上都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系列操作方法及行为。客观地讲,自有教学实践起就有与之相应的方法,对教学方法的总结、归纳与提炼,便产生课堂教学“科学”理论和“行为”规则、要领,再用课堂教学科学理论对过去的和现在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提高,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便产生了一系列按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总结出的最基本的操作规程和要领,以及体现这些规程、要领的操作方法和行为,形成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这就是“课堂教学技术”。课堂教学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所操作的工具或物资设备及其有关的操作方法;二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针对教学内容信息传达、教学组织管理等进行的非设备性的一切教学操作行为。
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给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带来新的挑战,而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课堂教学技术正确运用的关键所在。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二、课堂教学技术的内涵
(一)课堂教学设计技术
课堂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必须基于学生如何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条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而应在教学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可以看作是教育系统设计在微观层次的应用。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例如,课堂教学过程、媒体教学材料等)的计划过程,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等)直接的本质联系,并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而且系统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作为科学依据。(www.zuozong.com)
(二)课堂教学操作技术
所有的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设计,最后都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操作行为上,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事实。因此,教师的根本是课堂执教。课堂执教的根本,则是教师用一系列的操作行为组织并传达出教学信息,同时组织学生接受理解这些信息,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只有按照教学科学理论转化而来的有特定规程和要领的课堂行为,才是最基础、最普遍有效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为课堂教学操作技术。
(三)课堂教学言语技术
课堂教学言语技术分为口头言语技术、书面言语技术和体态言语技术三类。每一种教学言语有它独特的构成因素和动作特点。其中体态言语技术包括教学姿态技术、教学面部言语技术、教学手势技术和教学外表修饰技术等;书面言语技术包括教学板书种类辨识技术、教学板书运行技术和教学板书书法技术等。教师应较好地掌握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各种语言的技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言语技能。
(四)课堂教学逻辑技术
课堂教学逻辑技术即课堂教学内容逻辑操作技术,指对教学内容信息间的相互联系的科学有效的组织传达规程及要领。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达成的桥梁和中介,教学内容逻辑操作技术是教学方向技术实现其教学价值即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基础和前提,它包括目标达成技术、概念操作技术、原理操作技术、举例操作技术、系统操作技术和重心操作技术。
(五)课堂教学管理技术
课堂教学管理技术涉及心理、行为管理(学生心理管理技术、学生行为管理技术)、活动、考勤、奖惩管理(课堂活动管理技术、课堂考勤管理技术、教学奖惩管理技术)、提问、分数管理(教学提问管理技术、教学分数管理技术)。课堂管理操作是多因素多方面多层次的操作行为,且它总是与教学言语操作、教学逻辑操作同期同步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