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影视业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的视觉冲击的诱惑不断增强,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直接渗透至影视制作,既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接受方式,也使人们对传统的影视本体论产生了质疑。虚拟成像直接向“真实性”宣战,而且占尽先机,显示出其强劲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各种“后现象”的层出不穷,大众文化的媚俗倾向又进一步冲决着传统的人文理性大坝和经典美学的神圣地位。于是人们担心精神追求、审美尺度、人的深层思考的空间正在缩小,似乎一切具有意味、思辨性的命题都将又一次被逼回到“象牙塔”中。这就出现了一种新的认知悖论:一边在大声疾呼理性的回归,重建人文意识,一边又在强调影视娱乐与当代新技术的融合,因为这是一个全球化的大势所趋,而这种融合的结果,又势必形成对思想、对义理、对美学的新一轮解构。果真如此吗?那倒也未必尽然。为此,有必要对全球化背景下影视艺术、技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番理性的梳理与审视。
事实上,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冲突,始终贯穿于整个20世纪的学术界、思想界。(www.zuozong.com)
就美学角度而言,人文主义美学从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到走向现代的非理性主义,虽说后者是对前者的反动,但人文主义始终倡导精神的超越,重视人的主体性。20世纪以来,从克罗齐的表现主义、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到精神分析学、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再到现代阐释学、接受美学,尽管观点不一,角度不同,但其出发点都是对人的关心,强调主体的决定作用。这些思想和观念在电影史上也都有充分的表现。而科学主义则力求以实证、技术来进行描述,做出分析和呈现,坚持其科学理性,往往对对象作细致、精确、周密的展示和评价,拒绝讨论“形而上”的思辨问题,而特别重视经验的和感性的“形而下”演示。发展至今,对超验的或未知的世界也力图从技术的角度去作出描述、分析。美学上与之相对应的,就有诸如自然主义、实证主义、语义学、格式塔心理学、结构主义等流派。近3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迅速普及,科学主义的技术化倾向进一步压过了人文主义关于终极目的的形上追求,实用的、感性的、当下的物化形态和大众接受,正不断地炫耀着技术的胜利。尤其是在视觉文化中,影视较早地由一种视听技术而演变为一种影像工业,一种娱乐身心、参与幻觉游戏的文化产业。电脑、多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等,各种新的复制技术、传播技术使得传统艺术,包括传统的电影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正如本雅明在讨论“机械复制时代”时所言:“总而言之,复制技术把所复制的东西从传统领域中解脱出来,由于它制作了许许多多的复制品,因而它就赋予了所复制对象以现实的活力……其最有力的工具就是电影。”[15]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有理性主义的代表,如儒家、墨家的美学思想,也有非理性主义的表现,如道、释两家的某些思维方式和哲学观。但科学主义的影响向来薄弱,这就使得历来重视人文意识的中国美学,在当代大量引进高科技的影视领域内的地位变得愈加摇摇欲坠。影视作品是一种必须追求市场效应的文化产品,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如三维动画制作出虚拟的人影与真实的角色同台表演,高速摄影、数码特技所形成的强烈视觉冲击等,又使虚拟化效果与市场效益取得了惊人的一致性。现代人的文化消费已经离不开这种模拟的幻影,这种一致性不仅使表现“意象”、“神韵”的中国美学受到冷落,甚至连传统艺术电影所追求的人文哲学也变得无足轻重。传统的或现代主义的艺术,包括艺术电影都强调黑格尔所看重的“意蕴”,或海德格尔所倡导的“诗意地栖居”。中国美学中的东方神韵,更重视对于意境的开掘、诗性的悟解,重视人对人自身、对人的历史的深刻反省。但后工业社会中的高科技是后文化的产物,它本身也是通过后现象、后艺术而得以生长、变化和壮大的。诚如许多学者已经指出的,高科技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人的欲望视野无限扩大,人类可以凭着先进的技术对大自然作无度的开发,高消费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同步而来,又为人类带来了无法想象的恐惧,于是人们一次次提醒自己:“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将给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是一堆先进的机器、仪器、技术再加一片荒芜的大地?而且,高新技术所内含的纯工具理性也使人更易异化,使人与人间的道德关系变得淡漠以至变形,在技术、游戏加金钱的煽动下,人们越来越关注的,是具体的形而下的物质层面的享受和满足。如是,进一步促成了精神家园的凄凉和雅艺术领地的枯萎,代之而起的则是视觉的暴力和性画面的泛滥。超现实、非现实的影像世界,使人仿佛迷失了方向,太多的“神奇”和“震惊”,反使人类变得麻木不仁。色情与暴力,扭曲与变形,不可想象、超出想象的视觉冲击,使人们无所适从,更不用说对青年、儿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且,互联网上的无序性和“无政府主义”,又使人们由热衷于虚拟而感到生存于虚假之中,各种信息(有些完全是垃圾信息)的狂轰滥炸,既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又叫人感到不知该看什么,信什么。就此而言,人们的忧虑是不无事实根据的,但同时也是矛盾的——因为人的欲望之口已被撑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