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费文化语境与电影数字技术的“原罪”烙印

消费文化语境与电影数字技术的“原罪”烙印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好莱坞为例,其对电影数字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可谓令人瞠目结舌。特别是当它的应用具有某种垄断性的时候,它的商业属性使其构成了一种具有霸权性质的文化资本,打上了“原罪”的烙印。

消费文化语境与电影数字技术的“原罪”烙印

一、消费文化语境与电影数字技术的“原罪”烙印

数字技术给世界电影创作带来的影响无疑是非常巨大的。一方面,数字技术扩展了当代电影创作的空间,带来了全新的、丰富的,甚至是有震撼力的电影视听效果,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招来了种种质疑。谈论电影数字技术的出现与兴起,不能不考察它的产生与生存语境,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理解电影数字技术的复杂属性。作为一门技术,电影数字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当代数字技术,特别是与智能技术的勃兴密不可分的。随着当代数字技术的进步,数字化信息处理与传输日益普及,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如数字技术在电脑网络上的信息传输,数字电视手机视频、网络游戏均快速发展等等),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正如尼葛洛庞帝在其《数字化生存》一书中为人们勾勒出的数字化生存的生动景象一样,数字技术已经越来越不可抗拒地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力量。

数字技术之所以能星火燎原,迅速发展到今天这样蔚为壮观的景象,除了数字技术本身的进步之外,与当代消费文化的泛滥密不可分,它构成了当代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重要文化语境。当代消费文化奉行消费至上的生存法则,在这种语境下,阳春白雪的纯艺术由于缺乏市场效应而举步维艰,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成了生存法则,包装、推销、广告、炒作、各种各样的“秀”花样百出,作秀、走秀成了热门词汇,各种耸人听闻的事件层出不穷,各种标新立异的观念接踵而至,一切都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制造“卖点”,从而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这种文化现象当然也刺激着电影生产商千方百计地推出各种可以引起人们消费欲望的影像。而且,在西方后工业社会物质消费背后,确定性已经消弭,深度、经典成为被解构的对象,现实中的英雄似乎已离人们远去,一切似乎都成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碎片,历史感变得模糊,自我的确定也常常是不清晰的。

西方,甚至第三世界各国的不少年轻人只生活在具体的当下现时,失去了历史意识的文化之根,甚至也没有可以期待的未来。历史感的丧失,导致他们人生坐标的迷失。而当代影像、媒介文化恰恰就是以消费的形式迎合了年轻一代急需填补心灵空虚的审美渴求,不断制造出各种似是而非的虚拟满足。在电视上,情感成为一种消费品,各种真情告白的电视节目、各类通俗言情剧不断为人们制造一种虚拟的快感与情感释放。在网络中,虚拟的游戏热火朝天,只要你付费参与游戏,就可以远离现实人生的种种不如意,付费登录网络,利用虚拟的身份谈一场虚拟的网络恋情,在与陌生人的虚拟网恋中获得一种虚拟的浪漫享受。虚拟可以不负责任,虚拟可以逃脱现实的纠缠,尽管在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当代资本的逻辑(电视收视/网络付费),但仍有如此多的人热衷、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许多年轻人甚至成天泡在虚拟的世界中逃避现实,获得快感,荒废学业,也丧失理性。数字技术的这种虚拟满足的巨大经济潜力,使它迅速被打上商品的烙印。数字技术具有的产业潜力又使它迅速与大企业集团联姻。于是,“比特经济”、“注意力经济”、“体验经济”等新兴的经济消费模式也相伴而生。MTV、卡拉OK、电子游戏、手机、网络视频、电视游戏节目、各类广告、DVD、VCD节目构成一个个由声、光、色交织而成的诱人的消费入口,铺天盖地而来,各式各样的视频监控设备却又无处不在,令人无法遁逃。

电影作为一种工业,当然不可能回避这种消费语境。当代电影数字技术的被普遍运用,进而渗透至正常生活,特别是CG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正是在这种文化语境中出现的。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开发商之所以投入巨资从事数字技术的开发,显然正是看中了数字技术能带来的巨大收益。事实是,电影数字技术在消费逻辑的支配下,正被用来作为创造巨额票房价值的工具。利用数字技术制造新奇体验,以虚拟的形式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以技术优势结合资本投入换取来自全球的电影票房,获得巨额回报,是当今数字技术与电影联姻的深层原因。以好莱坞为例,其对电影数字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可谓令人瞠目结舌。下表列出了到2007年年初为止,全球范围内票房最高的前30部影片的一些基本情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电影数字技术在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巨大商业威力。

续表(www.zuozong.com)

续表

(数据来源:http://www.boxofficemojo.com/alltime/world,截至2007年4月)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前30位的这些影片全球总票房达到了惊人的254亿美元,其中本土票房约为101.5亿美元,海外票房则达到了152.5亿美元,本土票房占全球总票房的40%,海外票房则占到全球总票房的60%。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影片均是大制作影片,除了几部制作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影片外,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大量采用了数字技术的电影,这些影片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奇观画面,让人们获得了日常生活中难以得到的视觉体验和心理“震撼”。好莱坞正是靠着这些数字影片在全球范围内攻城拔寨,席卷票房,为电影制片商带来了大把的美元,而这也刺激了当代数字技术在好莱坞电影中变本加厉地运用。

电影数字技术尽管起源本是一门技术,但当它与资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而是成为一种商业。特别是当它的应用具有某种垄断性的时候,它的商业属性使其构成了一种具有霸权性质的文化资本,打上了“原罪”的烙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