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动作片与强化视听审美效果
动作片是以人或机械的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并获得审美情趣的电影类型。比起其他类型电影,动作片对剧作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观众的主要兴奋点在于影片的动作场面。人物的搏斗与拼杀、机械的碰撞与运动是动作片中不可或缺的视觉形象。并且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类型的分类比较混杂,有些科幻片、西部片、警匪片、黑帮片中也有明显的动作片类型的特点,特别是东方武打片,像日本的“剑戟片”、“打斗片”,我国港台的“武侠片”、“功夫片”,也都可归入其中。当然,严格说来应将科幻片、西部片、警匪片等排除在外,但在讨论“动作”这一概念时,又不得不将它们联系起来加以通盘考量。强调画面的运动性、技术性、逼真性,是动作片的主要特征。
动作片在审美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强调视听效果,它在满足叙事的完整性和同样需要凸显某一主题,阐释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视觉审美的运动性和听觉上的音响效果。动作片的运动性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镜头内部的运动以及镜头外的运动。在集中的打斗场面中,镜头内部总是充斥着各种快速运动着的视像:矫健的身姿、摩擦的拳脚、寒光闪烁的兵刃,以及火光四射的现代枪炮,等等。至于镜头外部,则是一方面依赖摄影机的运动方式,通过推、拉、摇、移、旋转等多种手段配合镜头内的律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快速的蒙太奇剪辑,呈现纷乱错杂的画面,把握观众的心理节奏,营造惊心动魄的氛围。在一部完整的动作片中,往往镜头内部与外部的运动性同时存在,相互融合,并共同作用于观众的审美感受。镜头内部的打斗与追逐总是通过不同机位与景别的分镜头剪辑,形成一组错落有致而紧凑流畅的动作段落。画框内,对象与色块的转移也总是配合了摄影机的急推、急拉、旋转和摇移,才产生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视觉效果。而千钧一发的转折性营救,又通常被施以慢镜头的特技来实现瞬间延迟的观影心理,于是也就产生了悬念的效果。观众正是在这种镜头内外运动相互配合的作用下,观赏到一组组富有节奏和动感的精彩画面,情绪也随之起伏波动,不由自主地进入故事所营造的氛围和情节的变化之中。
由于动作片表现素材的特殊性,往往较之其他片种更多地依赖特技手段。尤其是随着三维动画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类动作片或多或少都运用此类技术来表现那些平时罕见的或较为壮观的场面,如现代战争中的狂轰滥炸、核爆炸,古代题材中两军对垒、万箭齐发等,以往很难真实展现的场面,现在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完成。西方的动作片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早期的拳击动作片,如《灵与肉》、《洛奇》等,大多与拳击有关。第二类是剑侠动作片,如《三剑客》、《黑郁金香》、《佐罗》等,这类动作片以西方的击剑打斗为主,也有用刀来进行搏击的,其中既有灵活的身手,高超的剑术、刀术,以及带有表演性的决斗,也有特技、特效的蒙太奇处理和场面调度。这两类动作片都与正义与非正义的对峙有关,在打斗中也会出现一些喜剧性处理,如《三剑客》中达特尼安一剑断开对手的腰带,致使对手的裤子掉下来,《佐罗》中阿兰·德龙饰演的佐罗经常在比拼中捉弄或调侃敌手等等,都强化了戏剧性的视觉效果。第三类是近十多年来出现的新型动作片,往往与高科技的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如当今一些美国好莱坞的动作片,许多并非实地实景拍摄,很大程度上依赖后期合成。特技的应用使得动作片制作更多地转向“虚拟拍摄”,即拍摄所需的各种物件,包括场景、人物、灯光等,全部被整合进了电脑,然后导演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在计算机上“指挥”角色的表演和动作,从任何一个角度去运动他的镜头,因而“撒豆成兵”、“纸上谈兵”都已成可能。而观众也似乎对这些虚实结合,甚至完全虚拟的特效画面饶有兴趣。无论是《终结者续集》中T-800最终沉入钢水的场面,还是《黑客帝国》中尼奥大战100个密探史密斯的场景,都依赖电脑特技。动作片是一个以形式趣味命名的宽泛的概念,可能涉及战争片、警匪片、科幻片、武打片等多种具体的类型,而这些类型表现的主要场景注定是日常生活中几乎很难见到的内容,观众的兴趣也正在于此,因而要表现这些现实与超现实相结合的画面,电脑数码制作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华丽而壮观的特技段落往往会成为整部影片的点睛之笔,使观众的眼睛为之一亮,从而能享受到不同于寻常生活的超现实的视觉审美体验。
当然,除了视觉上的运动性外,听觉上的刺激性亦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当代的观影者来说,电影中的音效在审美中已经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部好的动作片,音效的出彩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大概同现代人的审美习惯有关,现代音响深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得人们对声音所营造的幻觉体验更感兴趣。在电影院看电影与在家里看影碟,影像、声音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人们光临影院,正是冲着影院设备上的优势而去,目的无非是为了享受视听刺激。对于动作片来讲,枪鸣炮击,刀剑的铿锵声,爆炸的轰鸣声,都是必不可少的感官刺激。奥斯卡奖中就有一项是音响效果奖,因为一部好的动作片往往除了视觉效果震撼人心外,音响效果上也要求出彩。2006年《金刚》一片就凭借出色的视听效果一举夺下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以及最佳音乐剪辑三个奖项。(www.zuozong.com)
由于动作片具体题材与分类的不同,其动作性的表现形式亦不尽相同。有人将动作片分为以人为表现对象及以器械为表现对象两大类。但实际影片中,通常是人与器械相结合,肉搏与器械格斗并重的。从这几年的发展趋势看,不妨从题材的背景加以分类,分为古代题材和现代题材。古代题材主要是东方的武打片、武侠片一类,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古装片都有这类影片的代表作,如日本的《伞张剑法》、《姿三四郎》、《椿三十郎》等,都是较典型的东方武打片。我国观众较熟悉的当然是包括港台地区出产的武侠片在内的中国武打片。这类影片借用了中国武术的套路动作和舞蹈艺术中具有观赏性的形式元素,并吸纳了人们所言之江湖文化的种种快意恩仇,以传统伦理精神中的道、义等观念作为支撑其文化价值的内核。用香港理论家的话来说,就是“以动作伸张正义,使之戏剧化,寓教于乐”,如早年的《火烧红莲寺》,六七十年代张彻的《独臂刀》、《马永贞》,李小龙的《唐山大兄》、《精武门》,以及成龙主演的一系列喜剧功夫片等。这类题材虽然又可细分为神怪武打片、喜剧武打片、写实功夫片等,但总体而言,都有以下这些共同的审美特征:往往以侠义为重,凸显武功超群的大侠的人格力量,而又以恩怨情仇为主线。刀、剑、暗器、飞花摘叶等独具民族特色的道具与情景是最常出现的。刀可以瞬间封喉,剑可以舞得天昏地暗,暗器被使得噼啪作响,人能飞檐走壁,凌波微步,也能隔空打穴,御剑飞行,意念驱物,等等。不断变化的光影和构图呈现出五光十色的江湖世界,令人热血沸腾,为之动容。除此以外,在近几年中国大陆及香港的武打大片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即把舞蹈、诗歌、琴棋书画甚至刺绣等中国传统艺术样式融入打斗中,将艺术与武打相结合,化文化艺术为动作形态。这种趋势的出现,一方面凸显了本土的民族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影片本身的暴力程度,动静结合,雅俗共赏,使得打斗的动作场面与民族文化的展示相糅合,弘扬中国侠义文化中所看重的武德,并自觉不自觉地渗入了儒、道、佛思想中的文化内涵。《英雄》中树叶纷飞、衣袂飘飘的那场经典打斗被处理得飘逸脱俗,与其说是性命相搏的厮杀,不如说是一场舞蹈表演。而《夜宴》中刺杀太子的那场打斗,将血腥的刺杀与舞蹈的诗意剪辑在一起,突出了死亡的残酷与人性的弱点。
与此不同的是,现代题材的动作片总是涉及拳击、枪战、飞车追逐、高空格斗等等,打斗也好,厮杀也罢,总是与现代化的武器、机械、交通工具分不开的,打斗也总是发生在现代化的建筑中。代表当代工业文明的每一种具体的物化形态都融入格斗,汽车、玻璃、柜子、电风扇等道具从一开始出现,就注定了要遭到破坏的宿命,这在成龙的功夫片中可见一斑。成龙饰演的英雄好汉同恶势力交战,玻璃的破碎似乎是必不可少的场面。玻璃的运用在动作片中几乎已成为一种惯例。《雷霆战警》中,高潮部分男女主角与敌人在玻璃板上的打斗扣人心弦,观众不由自主地担心:玻璃会不会碎,何时会碎?而这种情绪最终会随着玻璃的破碎而获得一种舒解的渠道,较好地控制压抑与释放的节奏。后现代建筑中的玻璃幕墙也常被用作都市动作片的背景。《碟中谍3》中,汤姆克鲁斯扮演的特工伊森·亨特从近200米高的大厦顶层,飞身撞破旁边另一座摩天大楼的玻璃外墙,与此同时,还要干掉玻璃外墙附近的守卫。此外,在动作片中,建筑物被强烈的冲撞粉碎,飞机被炸开,火车越出轨道,汽车被撞击得飞上天等等,也是常见的现象。不可否认,生活在都市中的当代青年,经常有一种渴望宣泄压力的心理需求,他们需要放松,也希望能排解紧张的工作节奏和压抑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一种现代都市中常见的忧郁症和烦闷。因而,现代题材的动作片所表现的运动性往往伴随着破坏性和毁灭性,爆炸、撞车、毒打、火拼、一枪毙命、同归于尽、血流成河、支离破碎、千疮百孔……各种强刺激的声音:爆炸声、撞击声、呼叫声、打斗声,在同一画面中发出,使人的听觉受到极大震动,虽然结局大多是正义一方获胜,但是在搏杀的过程中,正邪双方都不可避免地死伤惨重。当然,在动作片中,也常常会采取一种喜剧性的打斗策略,暴力与血腥被刻意地淡化了,但是来自现代社会的精神压力,又总使人希望找到某种发泄方式,而看动作片正是这种很好的发泄途径,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替代性满足,使人们在幻觉体验中得到了宣泄的审美快感。
动作片发展至今,其强化视听审美效应的特点仍在不断地拓展和变化中。《007》系列总是扣人心弦,充满激情,英雄与美人的模式一再延续,观众之所以百看不腻,除了故事的不断翻新、情节设计的出人意料外,视听享受的满足也是重要原因。2000年的《霹雳娇娃》则一反以往英雄救美的模式,以三个美艳娇娃取代了传统的男性英雄角色,导演选择那种所谓“天使般的面孔”、“魔鬼般的身材”的女性演员或数字化了的女性形象,使得票房收益大获成功,并在2003年推出了第二集。而港片《绝色神偷》、《夕阳天使》中清一色的美女组合也得到了良好的票房回报。尽管动作片的大趋势还是以男性角色为主,但这种美女组合的模式又的确令人耳目为之一新,这或许也是动作片创新思路之一吧。
总之,近几年来,追求更诱人的视听审美效果已被制片方放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华丽壮观的镜头画面,细腻逼真的音响效果,有时甚至叫人几乎分不清这是一部动作片还是电脑游戏。更多的动作片倾向于通过刺激观众的视觉、听觉神经,以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而影片主体的动作也愈来愈多地表现为一种超现实的运动,依靠高科技和电脑来完成。科幻、魔幻题材纷纷与动作片联姻,机器、半兽、灵兽、外星人等开始作为动作的主体出现在影片中,电脑会为它们设计好一切高难度动作,观众也似乎对这些形同电脑游戏的动作片怀有极大的兴趣,传统的写实风格的动作片一时间几乎淡出电影界。长此以往,“科技武打”真的会一统动作片的天下吗?动作片的情节叙事真的会被继续弱化吗?可以肯定的是,写实风格的动作片仍将继续存在。人们在电影中寻求的是一种亦幻亦真的体验,倘若完全等同于现实生活的情境,则动作施展的空间难以拓展,叙事线索也会显得过于乏味;但完全脱离现实的基础,总是以虚拟化背景统领动作片的摄制,那么也肯定会使人感到失实失真。因此,三维特技的应用绝对不会导致科技武打完全代替写实武打。相反,当人们看腻了气势恢宏的特效,仍会重新回到具有一定写实风格的审美趣味上来。而情节叙事不是被弱化,而是随着各个类型之间的组合与互渗,将不断变化无穷,推陈出新,银幕上也因此会出现更多既好看又具现实意义的新一代动作片或武打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