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众化与哲理情趣相融的审美要求

大众化与哲理情趣相融的审美要求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当中所寄寓的哲理是爱情的,更是人性的。

大众化与哲理情趣相融的审美要求

三、大众化与哲理情趣相融的审 美要求

类型电影大众文化不断升温的结果,它必然要顾及大众的趣味、观念和宣泄情绪的需要,往往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故事多设悬念,但又通俗易懂,人物性格鲜明,又伴有情感冲突,甚至富有传奇色彩。正因为类型电影的大众化倾向明显,所以它又极易形成工业化的批量生产,注重画面的美感和听觉效果,尊重普世化的价值观念。不同时期的类型电影往往都应和着不同时代大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消费倾向,这或许是任何一部娱乐片都无法回避的商业规律。

但投大众所好,并不等于说类型电影只重技巧、形式,而可以抛弃思想、内涵、品位。任何一部优秀的有生命力的类型电影都必然会在借助明星阵容、采取新的技术手段的同时,也追求电影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念。尤其是政治片、爱情片和伦理片,往往其内涵与风格、观念与叙事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而真正的电影美学也恰恰正是体现在技巧、形式与人文思想、哲理情趣的有机结合之中。

且不说政治片肯定少不了意识形态和政治倾向的显露,成功的伦理片、爱情片中也多少包含着一定的人生的或爱情的哲理。如著名的家庭伦理片《克莱默夫妇》,带有宗教色彩的伦理片《红字》,爱情伦理片《廊桥遗梦》等,都对各种传统的或现代的伦理道德作出了形象化的分析和探讨。伦理道德是社会性、群体性的,它是在法律约束之外的一种对社会群体的规范,对这种规范提出挑战或异议,会深刻地影响人们对道德观、家庭观、爱情观的态度和再认识。由于充满着对人类普遍情感和伦理规范的关怀,富有生活的哲理,因此,大凡作品较精良,都会获得较好的票房收入,同时也会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乃至争论。

爱情片中的哲理大多深藏于浪漫故事、细腻的情感纠葛、悲欢离合的情节背后。例如20世纪50年代的《罗马假日》,70年代的《爱情故事》,80年代的《法国中尉的女人》,90年代的《泰坦尼克号》等,这类故事在缠绵悱恻、情意缱绻的叙述中,都藏有特定的价值观念和一定的哲理思考。如《罗马假日》在描写一段童话般纯真而又令人心旷神怡的爱情后,让人们懂得了在某种特殊情形下,由于政治、地位、身份的不同,即使两个人真心相爱,也不一定就有理想的结局,这或许是人类社会、人类理性的一种悲哀。《爱情故事》则恰恰相反,它所描写的爱情故事,旨在冲破门第等级观念,力图维护爱情的永恒性和神圣地位,这也有意无意地反映了在当今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对真爱与两情相悦的婚姻的渴望是如此炽烈而又令人赞叹。《法国中尉的女人》则非常抒情地书写着人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的复杂性。男主角查理与欧内斯蒂娜小姐的相爱、订婚都是真诚的、自愿的,萨拉的闯入,犹如一个非主动进攻的第三者,但她又似乎是一个被侮辱的弱者,内心却又充满了对爱情的热切向往。这个故事反映了人的心灵既脆弱又坚韧的两面性,查理由好奇到同情,由同情到爱上萨拉,这样的爱情似乎更真实地显现出人性的矛盾和对选择真爱的执著。《泰坦尼克号》写的是灾难中为爱而献身的故事,男女间的情欲在生离死别中得到了升华,画面凄婉动人,人物性格鲜明,高科技的音画效果所展示的故事线索深深地撞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与对爱的理解。(www.zuozong.com)

有些爱情片由于与其他类型电影元素交叉出现,又富有悲剧色彩,往往使故事更易催人泪下,而又寄寓了更为复杂的哲理意味。如与战争直接相关的爱情片《魂断蓝桥》,将浪漫的从相遇到相爱,战争迫使一对热恋中的爱人分开,误传的阵亡报道和母亲的误解符合逻辑地编织在一起,既向人们揭示了爱的真谛是如何蕴含在爱的付出中,更向人们生动地阐释着战争的无情,战争所带来的毁灭性灾难不仅仅是生灵涂炭,也撕碎着人的美好情感和纯真的心灵。

又如与伦理直接相关,也可视作伦理片的《廊桥遗梦》、《马语者》,尽管电影着力表现的是有妇之夫与有夫之妇的感情故事,但影片中的男女主角绝非逢场作戏,更不是任意妄为,仅仅只是为了满足性欲,而是出自真情又苦于被既定伦理规范和社会秩序所束缚,于是既相爱又不敢公开爱,既无法抑制内心的和情感的需要,又不敢冲破家庭与伦理的规则。这种在痛苦中煎熬的爱情,不仅使观者对他们同情有加,也在无言地责问着既定的伦理规范,从而进一步让人们思索“问世间情为何物”。这当中所寄寓的哲理是爱情的,更是人性的。

而在许多科幻片中,一方面驰骋想象,大胆设计,片中往往有许多匪夷所思的人物和被描写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总会从科幻中透出一种与全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哲理思考。如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就是一部反映核武器失控后将导致毁灭整个人类的影片。片中还不忘对政客和战争狂们一次次作出辛辣的讽刺。《未来世界》讲的是现实生活中高级机器人造反并屠杀人类的故事,它暗示着片面发展高科技的结果,很可能是人类自掘坟墓。由施瓦辛格主演的《第六日》是描写克隆人替代真人后的离奇故事,它直接涉及克隆人的社会道德观念,也反映了人类对未知世界既恐惧又渴望了解的内在冲突。而像《超人》、《蝙蝠侠》、《蜘蛛侠》一类科幻片,虽以迎合大众口味的超能力来营构故事的紧张、刺激和悬念,但其出发点却是为了惩恶扬善,奋起反抗黑暗势力,昭示着人们渴望张扬正义、希望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总之,类型电影虽是为了给观众提供娱乐,满足各种不同群体消费的、追求票房的商业电影,它要强调的是通俗、好看,但优秀的类型片也十分注重影片自身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穿透力。正由于类型片中有着可供人们参照的哲理性,它才能给人以一定的启迪,或起到抚慰人的心灵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类型电影才会显现出它独特的梦幻效果和神奇的感化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相关推荐